[實用新型]一種小水體養殖系統中取樣用撈網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51680.6 | 申請日: | 2019-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5858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丁立云;陳文靜;傅義龍;傅雪軍;張桂芳;饒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77/00 | 分類號: | A01K77/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專利事務所 36100 | 代理人: | 殷勇剛 |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體 養殖 系統 取樣 用撈網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小水體養殖系統中取樣用撈網,包括支撐圓環、一端開口的網兜、撈桿、封口繩及餌料袋,所述支撐圓環固定在所述撈桿的一端;所述網兜的開口固定在所述支撐圓環上,呈開口狀;所述封口繩在距所述網兜開口?厘米處穿過所述網兜側壁的網孔環繞所述網兜一周;在靠近所述網兜底部的內側壁上還縫制有所述餌料袋;所述餌料袋為一端開口的網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餌料袋內的餌料吸引待捕撈魚進入所述網兜,并通過所述封口繩將所述網兜封口,能夠快速有效的從水產養殖系統中將魚兒撈出,并防止魚兒跳躍,同時不干擾其他魚的正常活動,降低魚的應激反應。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養殖取樣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水體養殖系統中取樣用撈網。
背景技術
魚類養殖投喂實驗通常在小水體的網箱、水泥池或室內循環水養殖桶中進行,為了解實驗效果或根據魚的重量改變投喂量,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需要不定期的取出幾尾魚進行觀察、稱重等。傳統的捕撈方式是使用小撈網捕獲或者直接將水排干捕獲,但是由于魚在水體中非常活躍,用普通的小撈網捕獲時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否則對實驗魚的應激很大。若是直接將養殖池內的水排干捕獲,更是會對魚產生較大應激,甚至發生損傷,同時也浪費水資源。因此,目前采取的兩種取樣方式均不利于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小水體養殖系統中取樣用撈網,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高效的取樣,降低取樣過程中魚的應激和/或損傷,提高實驗效率以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小水體養殖系統中取樣用撈網,包括支撐圓環1、一端開口的網兜2、撈桿3、封口繩4及餌料袋5,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圓環1固定在所述撈桿3的一端;
所述網兜2的開口固定在所述支撐圓環1上,呈開口狀;
所述封口繩4在距所述網兜2開口1-5厘米處穿過所述網兜2側壁的網孔環繞所述網兜2一周;
在靠近所述網兜2底部的內側壁上還縫制有所述餌料袋5;
所述餌料袋5為一端開口的網袋。
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所述撈桿3相對于固定所述支撐圓環1的另一端為手柄,在手柄的外側壁設有手柄套;
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所述封口繩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網兜2的側壁上;
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所述撈桿3的外側壁固定安裝有若干圓環,所述封口繩4穿過圓環至所述撈桿3的另一端;
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所述撈桿3為中空的塑料管或不繡鋼管;
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所述封口繩4從撈桿3的中空處穿過,并至所述撈桿3的另一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餌料袋內的餌料吸引待捕撈魚進入所述網兜,并通過所述封口繩4將所述網兜封口,能夠快速有效的從水產養殖系統中將魚兒撈出,并防止魚兒跳躍,同時不干擾其他魚的正常活動,降低魚的應激反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如圖1所示,一種小水體養殖系統中取樣用撈網,包括支撐圓環1、一端開口的網兜2、撈桿3、封口繩4及餌料袋5,
所述支撐圓環1固定在所述撈桿3的一端;所述撈桿3相對于固定所述支撐圓環1的另一端為手柄,在手柄的外側壁設有手柄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未經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516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皺型休閑裝面料
- 下一篇:一種基于舵機的四足仿生采摘機器人機械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