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網防雷隔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31540.2 | 申請日: | 2019-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923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安斌 |
| 主分類號: | H02H9/04 | 分類號: | H02H9/04 |
| 代理公司: | 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網 防雷 隔離裝置 泄放 本實用新型 電網導體 電荷 隔離墻 雷擊 中性點接地方式 感應電荷 供電安全 瞬間放電 保護區 隔離區 連接點 電波 隔離 傳播 渠道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在電網中設置至少一個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其在電網導體與地之間進行連接,使電網導體與地之間的電荷能夠自由流動,利用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在電網與電網防雷隔離裝置的連接點形成雷云感應隔離墻;當雷云瞬間放電消失或雷擊電網時,由雷云感應隔離墻將雷電波的傳播限制在隔離區內,隔離區電網的感應電荷或雷擊電荷通過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對地形成的泄放渠道實現泄放,使保護區電網不受泄放影響,電網防雷隔離裝置不改變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本實用新型與當前防雷措施相互配合,提高供電安全可靠性,大幅降低雷云對電網的危害。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備,更具體地說是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將雷云在電網感應的電荷區域實施隔離,并建立雷電波泄放渠道形成隔離墻限制雷電波在電網的傳播。
背景技術
根據國內外輸電線路運行經驗,雷擊跳閘故障是影響輸電線路安全的主要原因。雷擊事故在電力系統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危害供電線路以及發電、變電設備,導致停電,甚至引起用電單位的重大經濟損失。
目前的防雷措施在電網導體外部實施而非改變電網的參數,即電網本體的外部,當前電網主要防雷措施有:避雷針和避雷線(架空地線)、降低桿塔接地電阻、加強線路的絕緣、耦合地線、避雷器、不平和絕緣、自動重合閘等等。
當前的防雷措施規避了絕大多數雷擊事故的發生,但是雷擊電網的事故依然時有發生,雷擊跳閘故障依然是影響輸電線路安全的主要原因。
當電網遭受雷擊時,雷電波全網傳播,雷電流大、雷擊過電壓高是電網雷擊事故的核心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彌補目前防雷措施的不足。當雷云靠近電網時,對電網感應電荷的區域實施隔離并建立隔離墻,將雷電波的傳播限制在一定的區域內,限制雷電流的幅值,降低雷擊過電壓,與當前防雷措施相互配合,提高供電安全可靠性,大幅降低雷云對電網的危害。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電網防雷隔離裝置的特點是:在電網中設置至少一個電網防雷隔離裝置,所述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在電網導體與地之間進行連接,使電網導體與地之間的電荷能夠自由流動,利用所述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在電網與電網防雷隔離裝置的連接點形成雷云感應隔離墻;
利用一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對應形成一道雷云感應隔離墻,將電網隔離為左側電網和右側電網;
當雷云處在左側電網的上空,則左側電網為隔離區,右側電網為保護區;
當雷云處在右側電網的上空,則右側電網為隔離區,左側電網為保護區;
隔離區電網感應的電荷與雷云電荷極性相反,利用所述一道雷云感應隔離墻對電網感應電荷的區域實施隔離,使保護區電網不產生感應電荷;當雷云瞬間放電消失或雷擊電網時,由所述一道雷云感應隔離墻將雷電波的傳播限制在隔離區內,隔離區電網的感應電荷或雷擊電荷通過所述一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對地形成的泄放渠道實現泄放,使保護區電網不受泄放影響;
利用多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一一對應形成多道雷云感應隔離墻,當雷云處在相鄰兩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之間的電網上空,則所述相鄰兩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之間為隔離區,隔離區之外為保護區;隔離區中的電網感應的電荷與雷云電荷相反,利用所述相鄰兩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對電網感應電荷的區域實施隔離,使保護區不產生感應電荷;當雷云瞬間放電消失或雷擊電網時,所述相鄰兩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將雷電波的傳播限制在隔離區,隔離區中電網的感應電荷或雷擊電荷通過所述相鄰兩道電網防雷隔離裝置對地形成的泄放渠道實現泄放,使保護區電網不受泄放影響;
所述電網防雷隔離裝置不改變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安斌,未經張安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315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