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預制鋼筋籠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22902.1 | 申請日: | 2019-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36903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金燕;孫菁;王建;翟利華;楊德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4B1/00;E04C5/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羅毅萍 |
| 地址: | 51001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制 鋼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筋籠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一種預制鋼筋籠,包括由若干平行的第一“L”形鋼筋組合成的“L”形內側鋼筋架、由若干平行的第二“L”形鋼筋組合成的“L”形外側鋼筋架;所述第一“L”形鋼筋包括側墻內筋節段和底板面筋節段,所述第二“L”形鋼筋包括側墻外筋節段和底板底筋節段;所述“L”形內側鋼筋架設置在所述“L”形外側鋼筋架的內側,且所述側墻內筋節段與所述底板面筋節段一一對應,所述側墻外筋節段與所述底板底筋節段一一對應;所述側墻內筋節段通過第一連接件與所述側墻外筋節段連接,所述底板面筋節段通過第二連接件與所述底板底筋節段連接。本實用新型涉有效減少鋼筋籠的加工難度,保證鋼筋籠綁扎的準確性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筋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預制鋼筋籠。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目前地鐵車站的施工多采用現澆施工,現澆施工主要順序包括先進行基坑開挖,待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施工墊層及防水層,墊層及防水層施工完畢后開始綁扎鋼,鋼筋綁扎完成后開始澆筑混凝土。在該過程中,鋼筋籠是在基坑坑底就地綁扎的,該現扎鋼筋籠的側墻外部鋼筋和底板底筋為兩根鋼筋,需要通過在板墻交界處互錨才能實現連接;側墻內部鋼筋和底板面筋也是兩個鋼筋,也是需要通過在板墻交界處才能互錨實現連接;且底板兩個面之間的分布筋還需要設置大量的拉筋;再者,鋼筋籠在基坑挖至設計標高才能開始綁扎,鋼筋籠綁扎受制于基坑開挖的完成時間;鋼筋籠的綁扎在基坑底部進行,基坑底部空間局促,施工條件差,使得施工精度及質量難以保證;基坑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倒塌風險,在基坑底部進行鋼筋籠綁扎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脅。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預制鋼筋籠,該鋼筋籠根據側墻鋼筋和底板鋼筋的連接關系,在基坑外提前加工成形,提高鋼筋籠的綁扎精度和施工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預制鋼筋籠,包括:由若干平行的第一“L”形鋼筋組合成的“L”形內側鋼筋架、由若干平行的第二“L”形鋼筋組合成的“L”形外側鋼筋架;所述第一“L”形鋼筋包括側墻內筋節段和底板面筋節段,所述第二“L”形鋼筋包括側墻外筋節段和底板底筋節段;所述“L”形內側鋼筋架設置在所述“L”形外側鋼筋架的內側,且所述側墻內筋節段與所述底板面筋節段一一對應,所述側墻外筋節段與所述底板底筋節段一一對應;所述側墻內筋節段通過第一連接件與所述側墻外筋節段連接,所述底板面筋節段通過第二連接件與所述底板底筋節段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L”形內側鋼筋架和“L”形外側鋼筋架,且“L”形內側鋼筋架和“L”形外側鋼筋架模仿現扎鋼筋籠中側墻筋和底板筋的結構和連接關系,將“L”形內側鋼筋架設置在“L”形外側鋼筋架內側使得所述第一“L”形鋼筋與所述第二“L”形鋼筋一一對應,保證預制鋼筋籠的結構符合建筑施工中對側墻筋和底板筋的結構和連接關系的要求;為保證該預制鋼筋籠的形狀和結構的穩固性,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使得組成側墻鋼筋結構的側墻內筋節段和側墻外筋節段通過第一連接件實現固定連接,使得組成底板鋼筋結構的底板面筋節段與底板底筋節段通過第二連接件實現固定連接,進而保證預制鋼筋籠結構的穩固性。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底板的底筋和側墻的外側鋼筋合二為一變成一根鋼筋,將側墻的內側鋼筋同底板的面筋合二為一也變成一根鋼筋;并通過設置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使“L”形內側鋼筋架和“L”形外側鋼筋架形成一個牢固的整體,這樣板墻節點處的鋼筋根數大大減少,有效減少鋼筋籠的加工難度,實現鋼筋籠由現扎轉變為工廠預制加工,保證鋼筋籠綁扎的準確性和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z”形鋼筋,所述第一“z”形鋼筋的兩個平行端分別焊接在所述側墻內筋節段和所述側墻外筋節段上;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z”形鋼筋,所述第二“z”形鋼筋的兩個平行端分別焊接在所述底板面筋節段和所述底板底筋節段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229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機機尾散熱板的除塵機構
- 下一篇:一種用于三腳架的管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