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輛前部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08214.X | 申請日: | 2019-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12656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富澤義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0K1/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張建濤;車文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前部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前部結構。該車輛前部結構包括沿車長方向延伸的一對側梁、安裝在一對側梁上的支撐框架、作為車輛行駛用的驅動源的馬達、及控制馬達的馬達控制部,支撐框架包括沿車寬方向延伸的一對橫向邊框和沿車長方向延伸的一對縱向邊框,用于支撐馬達和馬達控制部,馬達通過安裝座而安裝在支撐框架上,安裝座被配置在其中心的高度與支撐框架的主面部分的高度相對應的位置?;谠撥囕v前部結構,能抑制馬達晃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前部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電動車機艙內的車輛前部結構已為人們所熟知。該車輛前部結構包括沿車長方向延伸的一對側梁、和安裝在該一對側梁上的支撐框架。支撐框架用于支撐驅動車輛行駛的馬達及控制該馬達的馬達控制部。馬達通過安裝座而安裝在支撐框架上。
然而,在安裝座中心的高度與支撐框架的主面部分的高度不對應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馬達晃動(圍繞車長方向的軸搖動),從而,馬達運行時的振動會增大。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抑制馬達晃動的車輛前部結構。
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前部結構,該車輛前部結構包括沿車長方向延伸的一對側梁、安裝在所述一對側梁上的支撐框架、作為車輛行駛用的驅動源的馬達、及控制所述馬達的馬達控制部,所述支撐框架包括沿車寬方向延伸的一對橫向邊框和沿車長方向延伸的一對縱向邊框,用于支撐所述馬達和所述馬達控制部,該車輛前部結構的特征在于:所述馬達通過安裝座而安裝在所述支撐框架上,所述安裝座被配置在其中心的高度與所述支撐框架的主面部分的高度相對應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車輛前部結構的優點在于,由于安裝座被配置在其中心的高度與支撐框架的主面部分的高度相對應的位置,所以能抑制馬達晃動。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車輛前部結構中,較佳為,所述支撐框架由框架上部構件和框架下部構件接合而成,所述框架上部構件與所述框架下部構件之間設置有間隔構件。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車輛前部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表示圖1中的車輛前部結構的支撐框架及PCU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圖2中的支撐框架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圖3中的支撐框架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用于說明圖1中的車輛前部結構的安裝座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1~圖5,對本實施方式的車輛前部結構100進行說明。
車輛前部結構100位于電動車的機艙150內。如圖1所示,車輛前部結構100包括側梁1、支撐框架2、馬達3、及PCU(電源控制單元)4。其中,PCU4是本實用新型的“馬達控制部”的一例。
側梁1配置在機艙150內,構成車身框架的一部分。設置在左側和右側的一對側梁1分別沿車長方向(X1及X2方向)延伸。即,一對側梁1在車寬方向(Y1及Y2方向)相隔規定間隔地配置。
支撐框架2支撐著馬達3和PCU4。馬達3通過安裝座5a及安裝座5b而安裝在支撐框架2上,并且,該馬達3配置在支撐框架2的下方。支撐框架2的頂面上安裝有PCU4,該PCU4配置在支撐框架2的上方。支撐框架2配置在一對側梁1之間的空間內,并位于在車高方向上高度與側梁1的高度相對應的位置。支撐框架2的車寬方向的兩個端部分別通過支架6而安裝在一對側梁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0821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餐廚垃圾碳化處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易清理的攔污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