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肢訓練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07530.5 | 申請日: | 2019-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58304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陽陽;魏向陽;李文婷;李標;祁丹陽;韓現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H1/02 | 分類號: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肢 訓練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下肢訓練儀,包括上身固定裝置、腿部引導裝置和運動底盤;所述上身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帶,所述腿部引導裝置包括第二固定帶和第三固定帶;所述第一固定帶、第二固定帶和第三固定帶的內側設置有陣列排布的氣囊,可減小所述固定帶與患者皮膚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因所述固定帶與患者皮膚之間摩擦作用而導致患者皮膚破損;另外,在所述氣囊的間隙設置有通氣孔,保持被所述固定帶覆蓋的患者皮膚表面的空氣流通,防止皮膚悶熱,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患者下肢康復訓練的下肢訓練儀。
背景技術
在臨床中,因腦中風或外科損傷而導致的下肢偏癱等下肢運動障礙的病癥越來越多。目前,醫學上對于下肢運動障礙患者的治療方法一般是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物理治療。在進行物理治療時,患者需要借助訓練設備對下肢進行反復訓練,而訓練設備需要通過捆綁裝置與患者肢體進行連接,以保證患者在直立狀態下完成行走或跑步訓練。
現有技術中通常使用化學纖維編織而成的捆綁帶對患者的腿部或腰腹部進行捆綁,以保證訓練設備與患者肢體連接固定。但是,下肢運動障礙患者的腿部及腰部處于無知覺或無敏感知覺的狀態,現有技術中的捆綁帶與患者皮膚之間存在較大摩擦力,在進行長時間訓練后,患者皮膚因摩擦而產生較大損傷,這些損傷在訓練過程中因患者無法感知而不能及時發現,容易引發進一步的感染。另外,現有技術中的捆綁帶透氣性較差,容易造成患者皮膚悶熱出汗,訓練時的舒適度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通過提供一種下肢訓練儀,并對所述下肢訓練儀的肢體固定裝置進行改進,已解決現有技術中肢體固定裝置的摩擦力大,易造成患者皮膚損傷,且透氣性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下肢訓練儀,包括:
上身固定裝置,用于固定患者腰部及腰部以上的肢體,所述上身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帶;
腿部引導裝置,用于引導患者腿部進行運動,所述腿部引導裝置包括第二固定帶和第三固定帶;以及
運動底盤,承接患者腳部,所述運動底盤通過運動平面使患者原地完成行走或跑步動作;
所述第一固定帶內側設置多個第一氣囊,所述第一氣囊突出所述第一固定帶的內側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帶內側設置多個第二氣囊,所述第二氣囊突出所述第二固定帶的內側表面;所述第三固定帶的內側設置有多個第三氣囊,所述第三氣囊突出所述第三固定帶的內側表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氣囊和所述第三氣囊內填充氣體或液體。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氣囊和所述第三氣囊均按N*M型陣列排布,其中N和M為大于0的整數。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氣囊和所述第三氣囊的形狀為橢球形、球形、方形或膠囊形。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帶上設置有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二固定帶上設置有第二通氣孔,所述第三固定帶上設置有第三通氣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通氣孔設置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一氣囊之間,所述第二通氣孔設置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二氣囊之間,所述第三通氣孔設置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三氣囊之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帶包括第一粘扣,所述第一固定帶通過所述第一粘扣固定于患者的腰部;
所述第二固定帶包括第二粘扣,所述第二固定帶通過所述第二粘扣固定于患者的大腿部;
所述第三固定帶包括第三粘扣,所述第三固定帶通過所述第三粘扣固定于患者的小腿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氣囊和所述第三氣囊由彈性橡膠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075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口服固體藥用高密度聚乙烯瓶
- 下一篇:一種緩震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