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波束賦形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05516.1 | 申請日: | 2019-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7417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4 |
| 發明(設計)人: | 董貴濱;劉洋;黃文銳;歐陽耀果;任毅;李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上富電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23/00 | 分類號: | H01Q23/00;H01Q1/32;H01Q1/48;H01Q1/50 |
| 代理公司: | 44291 廣東朗乾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閆有幸 |
| 地址: | 51908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賦形天線 饋電微帶線 功分網絡層 多波束 輻射層 饋電 微帶 本實用新型 下層介質板 輻射單元 饋電點 合路 上層介質基板 金屬地板層 上層介質板 輻射能量 介質板層 設計周期 依次排列 上表面 下表面 天線 中層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波束賦形天線;包括上層介質基板層、中層介質板層以、下層介質板層、微帶輻射層、兩個金屬地板層、功分網絡層以及用于連接微帶輻射層與功分網絡層的若干個饋電過孔;所述微帶輻射層位于上層介質板的上表面,包括若干個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的輻射單元;所述功分網絡層,位于下層介質板的下表面,包括若干條饋電微帶線,若干條饋電微帶線與若干個輻射單元一一對應連接,通過所述饋電過孔連接,所述饋電微帶線連接至一合路饋電點;所述賦形天線通過所述若干條饋電微帶線構成多波束賦形天線;所述賦形天線通過所述合路饋電點饋電;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多波束賦形天線,設計周期短并且能夠有效的利用天線的輻射能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雷達、汽車電子以及賦形天線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波束賦形天線。
〖背景技術〗
智能安全駕駛離不開微波雷達傳感器,這些雷達傳感器一般工作于 24GHz~24.25GHz(簡稱24G)以及76GHz~81GHz(簡稱77G),并安裝于車體的各個位置,以實現對于汽車不同區域內目標的感知。
在汽車的前向常用作用距離更遠、分辨率更高的77G雷達,用于自適應巡航(ACC)和緊急制動(AEB)。
在汽車的后向可采用相對成本更低的24G雷達來實現盲點監測(BSD)、變道輔助(LCA)、倒車側向告警(RCTA)以及開門預警(DOW)等功能。后向的四種功能常常被要求在一部雷達中實現,即在汽車的左后角和右后角各裝一部雷達,兩部雷達分別覆蓋汽車左右兩邊的四種功能。由于這四種功能需要覆蓋的區域大,且并非連續區域,故可以對雷達天線波束采用特殊設計手段以提高雷達能力。
四種功能對于汽車來說相對的位置說明如下:
BSD功能要求雷達可判別汽車后方0米~7米的正后方車道和鄰車道的威脅目標;
LCA功能要求雷達可判別汽車后方0米~70米的正后方車道和鄰車道的威脅目標;
DOW功能要求雷達可判別汽車后方0米~30米的正后方車道和鄰車道的威脅目標;
RCTA功能要求雷達可判別汽車后方垂直于車體方向車道上0米~30米的威脅目標。
可見,前三種功能要求雷達的探測區域(第一探測區域)與第四種功能要求的探測區域(第二探測區域)不同,且不連續。
對于雷達安裝來說,為了滿足天線波束對于實現四種功能所涉及的兩部分區域的有效覆蓋,一般采用的安裝的夾角與汽車尾部呈30~35度。對于接收天線,雷達常采用寬波束設計,以覆蓋全部區域。對于發射天線而言,若仍然采用與接收天線相同的寬波束設計,則會使雷達輻射能量大部分集中到汽車的側后方,這也是兩個需要覆蓋區域之間的位置,輻射能量未能更加有效的利用。故需要對雷達的發射天線波束進行針對性的賦形設計,以保證發射天線在兩個需要的覆蓋區域實現增益最大化。
現有技術一篇名為《一種用于汽車防撞雷達的波束賦形陣列天線》的文章中,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對多列微帶天線的激勵幅度和相位進行了優化,改善了雷達天線照射到實現四種功能所需的兩個探測區域,但存在以下缺陷:文中優化的賦形方向圖結果在兩個探測區域之間的位置未能形成較高的抑制,增益還是很高的,天線輻射能量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多波束賦形天線;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包括上層介質基板層、中層介質板層以、下層介質板層、微帶輻射層、兩個金屬地板層、功分網絡層以及若干個饋電過孔;
所述微帶輻射層,位于上層介質板的上表面,包括若干個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的輻射單元;
所述金屬地板層,分為位于上層介質板與中層介質板之間、中層介質板與下層介質板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上富電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上富電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055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頻模塊
- 下一篇:印刷電路板互連結構和移動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