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吸能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03969.0 | 申請日: | 2019-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12650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唐宇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愛馳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34 | 分類號: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劉云貴;金衛文 |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能機構,安裝于保險杠靠近橫梁的一側;其包括與保險杠靠近車頂的一端相連的第一安裝部;與保險杠靠近車底的一端相連的第二安裝部;連接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且開口朝向保險杠的吸能主體;吸能機構能夠通過與保險杠相連構造成空腔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吸能機構通過與保險杠連接后構成空腔結構,吸能機構的硬度相較于現有技術明顯降低,利于發揮保險杠本體的韌性,在滿足低速碰撞車輛的吸能要求的基礎上,一方面能夠降低碰撞過程中行人腿部接受到的撞擊加速度,避免行人腿部受到傷害;另一方面能夠縮短保險杠與橫梁之間的緩沖空間,利于降低整車前懸距離,從而獲得更好的駕駛操控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吸能機構,用于安裝在汽車保險杠上。
背景技術
為提升車輛低速碰撞的安全性尤其是對行人的碰撞保護,多通過在車輛的前保險桿和前橫梁之間安裝吸能塊,以降低行人與汽車前部碰撞時對行人腿部的側向撞擊力。
現有技術中較為常用的吸能塊為泡沫式吸能塊,其多為實心結構,存在有硬度較高的特點,在與行人碰撞時會對行人腿部造成很大的傷害。為提高吸能塊的吸能效果降低對行人腿部的傷害,多通過在橫梁與保險杠之間預留出較大的緩沖空間以滿足對行人腿部的保護需求,但是該結構設計導致整車前懸距離長,影響駕駛操控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全部或部分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地是提供一種吸能機構,能夠降低吸能機構的硬度,發揮保險杠的韌性,提高對行人腿部的保護。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能機構,安裝于保險杠靠近橫梁的一側;包括:與所述保險杠靠近車頂的一端相連的第一安裝部;與所述保險杠靠近車底的一端相連的第二安裝部;連接所述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且開口朝向所述保險杠的吸能主體;所述吸能機構能夠通過與所述保險杠相連構造成空腔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主體包括遠離所述保險杠的第一板體,連接所述第一板體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部的第二板體和連接所述第一板體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部的第三板體,其中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保險杠的間距為60-100mm。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板體與所述橫梁平行且與所述橫梁的間距為3-10mm。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機構與保險杠構成的空腔結構為梯形體,所述第一板體構成所述梯形體的上邊,所述保險杠構成所述梯形體的下邊,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板體的長度小于所述下邊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體為開口朝向遠離所述保險杠一側的彎折板體,所述彎折板體與所述第一板體的夾角為鈍角。
進一步地,所述彎折板體為V字形板體。
進一步地,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板體的長度小于所述橫梁的長度且所述第一板體的長度為60-100mm。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機構各個位置的厚度為1-3mm。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機構的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與所述保險杠的連接方式為卡扣連接或螺栓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吸能機構的材質為樹脂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吸能機構通過與保險杠連接后構成空腔結構,吸能機構的硬度相較于現有技術實心的泡沫吸能塊明顯降低,利于發揮保險杠本體的韌性,同時對保險杠與橫梁之間緩沖空間的要求也同樣降低。在滿足低速碰撞車輛的吸能要求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吸能機構的結構設計,一方面能夠降低碰撞過程中行人腿部接受到的撞擊加速度,避免行人腿部受到傷害;另一方面能夠縮短保險杠與橫梁之間的緩沖空間,利于降低整車前懸距離,從而獲得更好的駕駛操控性。
本實用新型的吸能機構具有安裝穩定性好、利于整車輕量化、拆裝方便易于更換等諸多優點。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愛馳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愛馳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039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隧洞塌方處理裝置
- 下一篇:鋁合金安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