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光路共用裝置和吊艙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798766.7 | 申請日: | 2019-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7650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棟;曾望;黃建新;支傳德;劉秀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8/10 | 分類號: | G01V8/10;G01S17/08;G01S17/50;G02B17/08 |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朋飛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測距 光路 共用裝置 光學模塊 光電探測模塊 激光照射 目標物體 發射單元 高能激光 激光脈沖 接收單元 光學技術領域 目標物體發射 本實用新型 可見光通過 目標探測 輕便 吊艙 反射 照射 測量 鎖定 探測 發射 | ||
1.一種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用光學模塊、光電探測模塊、激光測距模塊和激光照射模塊;
可見光通過所述共用光學模塊進入所述光電探測模塊,所述光電探測模塊用于探測目標物體,并鎖定所述目標物體;
所述激光測距模塊包括激光測距發射單元和激光測距接收單元;所述激光測距發射單元用于向所述目標物體發射激光脈沖,所述目標物體反射的激光脈沖通過所述共用光學模塊進入所述激光測距接收單元,所述激光測距接收單元用于測量所述目標物體與所述光路共用裝置之間的距離;
所述激光照射模塊用于發射高能激光,所述高能激光通過所述共用光學模塊照射在所述目標物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光學模塊包括:位于同一光路上,依次排列的第一共用光學窗口和第一反射鏡;
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的折返鏡;
位于所述折返鏡的反射光路上,依次排列的第一共用透鏡、第一激光反射鏡、第一分光鏡和第二反射鏡;
所述第一反射鏡和所述折返鏡平行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電探測模塊包括大視場光學組件和小視場光學組件;
所述大視場光學組件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鏡反射光路上;
所述小視場光學組件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測距發射單元、所述激光照射模塊和所述第一共用光學窗口位于同一光路上;
所述激光測距接收單元位于所述第一激光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
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用光學窗口上設置有鍺單晶;所述第一反射鏡和所述第二反射鏡的結構均為共用蜂窩狀結構;所述激光照射模塊為小型光纖激光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光學模塊包括:位于第一光路上依次排列的第二共用光學窗口、第二共用透鏡、第二激光反射鏡、第二分光鏡和第三反射鏡;
位于第二光路上的激光窗口和可調反射鏡,以及位于所述可調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的第四反射鏡;
所述可調反射鏡和所述第四反射鏡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光路平行于所述第二光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電探測模塊包括光學組件,所述光學組件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測距發射單元與所述第二共用光學窗口位于同一光路上;
所述激光測距接收單元位于所述第二激光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
所述激光照射模塊位于所述第四反射鏡的反射光路上。
9.一種吊艙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艙艙體,以及上述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光路共用裝置;
所述光路共用裝置設置在所述吊艙艙體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吊艙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穩定平臺和緩沖底座;所述吊艙艙體設置在所述穩定平臺上;所述緩沖底座與所述穩定平臺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79876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清潔的光電式缺件檢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型探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