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冠脈血流引導及藥物注射多功能微導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797452.5 | 申請日: | 2019-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15806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林琦;李瑋吉;羅曉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25/14 | 分類號: | 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 地址: | 61002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流 引導 藥物 注射 多功能 導管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冠脈血流引導及藥物注射多功能微導管,包括管體,管體的頭部設有多個孔道,孔道和尖管段均與管體連通,各個孔道沿管體的長度方向分布,且相鄰的孔道間均設有一定的角度。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冠脈血流引導及藥物注射多功能微導管,在伸入過程中利用多個孔道能夠將患者近端冠脈的血流導入遠端孔道,血流通過孔道流至遠端血管,通過調節微導管的伸入深度控制閉塞血管遠端血流的流量,盡量減少再灌注心肌損傷;尖管段的內徑大于鋼絲的外徑,使血流也能夠通過尖管段的孔道流至遠端血管;由于該微導管可以和鋼絲同時導入閉塞血管的遠端,還可以提高胸痛中心的門球時間,提高急診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冠脈血流引導及藥物注射多功能微導管。
背景技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急診支架的時候,球囊擴張閉塞的血管后大量新鮮血液流到梗死的心肌,可能造成嚴重的再灌注心肌損傷,有時候甚至是致命的,一旦發生嚴重再灌注損傷,往往要疲于應付接踵而來的各種緊急情況而中斷手術,還常常需要用球囊再次將開通的血管堵上,這將明顯提高急診手術的風險,并影響術者的手術進度。擴張閉塞的血管后,閉塞處的血栓被擠壓后大量碎片可隨血流流到遠端血管床堵塞微血管,造成無復流,同時術者為了減少再灌注心肌損傷及無復流,常常會慢慢開通閉塞的血管,而且常常有人將用于擴張的球囊刺破,通過破裂的球囊將一些預防再灌注損傷和無復流的藥物直接推入到閉塞血管的遠端,這種方法顯得有點笨拙和低效。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冠脈血流引導及藥物注射多功能微導管,通過設置不同位置的孔道,將近端冠脈的血流引至遠端,為梗死的心肌供血,讓梗死的心肌細胞逐漸適應血流的回復,減少再灌注心肌損傷。
一種冠脈血流引導及藥物注射多功能微導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頭端設有尖管段,所述尖管段的內孔孔徑大于鋼絲的外徑,所述管體的頭部設有多個孔道,所述孔道和所述尖管段均與所述管體連通,各個所述孔道沿所述管體的長度方向分布,且相鄰的所述孔道間均設有一定的角度。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管體的頭部設有3個所述孔道,分別為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距所述尖管段的頭端的距離為3-8mm,所述第二孔道距所述尖管段的頭端的距離為25-35mm,所述第三孔道距所述尖管段的頭端的距離為35-50mm。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相鄰的所述孔道間間隔90°設置。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管體靠近其尾端部分連接有藥物輸入管,所述藥物輸入管與所述管體連通,所述藥物輸入管的尾端設有魯爾接頭,用于連接注藥設備。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藥物輸入管與所述管體的夾角為25-45°。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管體的尾端設有可拆卸連接的堵頭,所述堵頭的中心處設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中心設有鋼絲通孔,所述密封柱伸入所述管體的內孔內的中心設有鋼絲通孔。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密封柱的外徑與所述管體的內孔直徑相適應,所述管體的內徑為0.8-0.9mm。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尖管段的內孔為錐形孔,所述內孔的大端位于尾端,小端位于頭端。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尖管段頭端外徑為0.8-0.9mm,內徑為0.6-0.68mm;所述尖管段尾端外徑為1-1.3mm,內徑為0.7-0.8mm。
以上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管體頭端的2/5-3/5管體的外表面與所述尖管段的外表面均設有親水涂層,內表面設有編織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未經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7974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