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棘突椎板回植內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792205.6 | 申請日: | 2019-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90330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誠;劉超;肖建如;劉鐵龍;楊興海;魏海峰;賈齊;王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80 | 分類號: | A61B17/80;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000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棘突椎板回植內 固定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棘突椎板回植內固定裝置,適用于椎管內手術后包括棘突(11)和/或椎板(12)的骨質回植固定,包括一個或多個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固定板(2)、固定件(21)以及植骨倉(22);所述固定件(21)設置在固定板(2)上,并使得固定板(2)與棘突(11)和/或椎板(12)固定連接;所述植骨倉(22)與固定板(2)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質量輕、體積小,具有可靠性高的優點;通過至少3處的固定件設置,有效提升了固定效果,降低了椎板側向位錯的風險;通過設置椎弓根螺釘和/或小關節螺釘,能夠進一步提升固定效果;通過特別設計的網狀植骨倉結構,能夠促進術區組織生長,減少壓迫。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術裝置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棘突椎板回植內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椎管內腫瘤見于脊髓的任何節段和馬尾神經,以胸段最常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40歲之間的成年人占多數。按解剖部位分硬脊膜外、髓外硬脊膜內。髓內三大類。按病理分類以神經纖維瘤、脊膜瘤及膠質細胞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三種最為常見。椎管內腫瘤中良性者居多,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瘤,約3/4可手術切除治愈。病人年齡即使較大,如70歲以上,有時亦可較好地耐受手術。因此,對椎管內腫瘤的手術應持積極態度,除病人情況確定不能耐受手術者外,一旦確診為椎管內腫瘤,不論脊髓受壓程度的輕重,均應及時手術治療。
現有的椎管內腫瘤切除術通常可以分為單開門和雙開門兩種,單開門手術后容易導致神經根性的麻痹、頸部活動受限等并發癥發生,分析原因猜測可能是由于單開門手術方案中椎管結構不對稱,使得脊髓不能均勻的漂移所致,而雙開門手術正是采用對稱性的擴大狹窄的頸椎椎管,因此脊髓受力均勻,大幅度降低術后神經根性麻痹并發癥的發生率。但雙開門手術術中會去除棘突和/或椎板中的部分組織,對神經或韌帶造成一定的損傷。
椎管內腫瘤切除術傳統的手術方法是全椎板切除,顯露范圍充分,操作簡便,易達腫瘤全切,但此手術方式去除了脊柱后部雙側椎板、棘突、棘上及棘間韌帶、黃韌帶等張力性結構,有時甚至切除部分關節突關節,常導致術后脊柱畸形。傳統的釘棒內固定系統用于重建脊柱穩定性,其創傷大,脊柱活動度受限,費用高。
另外,椎管內腫瘤切除術術后的椎板固定裝置也會對患者的恢復速度和回復效果造成很大影響,如專利文獻CN202490017U公開的一種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雖然通過棘突進行椎板固定能夠達到較好的固定效果,但該裝置對于術區的愈合幫助有限,并且由于固定支點數量的原因,該裝置還存在著椎板側向位錯的風險。
考慮到單開門手術固有的一些缺點,近年來雙開門手術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針對雙開門手術的固定裝置也隨之發展,如專利文獻CN107550555A公開的一種雙開門微創椎板成型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兩側椎板之間的上板體和下板體,所述上板體固定連接在一側的所述椎板上,所述下板體固定連接在另一側的所述椎板上,所述上板體與所述下板體成角度布置,所述上板體和下板體之間固定連接有橋接體,所述橋接體包括可支撐位于其兩側的所述椎板的支撐板。同樣的,該裝置也存在著對于術區的愈合幫助有限、存在著椎板側向位錯風險的問題。
因此,提供一種新型的棘突椎板回植內固定裝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棘突椎板回植內固定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棘突椎板回植內固定裝置,適用于椎管內手術后包括棘突和/或椎板的骨質回植固定,包括一個或多個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固定板、固定件以及植骨倉;
所述固定件設置在固定板上,并使得固定板與棘突和/或椎板固定連接;所述植骨倉與固定板相連。
優選地,所述植骨倉與固定板相連。
優選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凹槽,所述植骨倉設置在固定板中,并且通過固定凹槽與固定板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7922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胸外科護理用引流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有救生功能的防水保暖防護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