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704666.3 | 申請日: | 2019-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51177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贛南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2 | 分類號: | A61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鄒飛艷 |
| 地址: | 341000***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穿戴 智能 脈搏 診斷 裝置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穿戴式智能中醫脈搏診斷裝置及系統,其中所述可穿戴式智能中醫脈搏診斷裝置包括:可穿戴脈搏檢測傳感器,用于采集人體脈搏信號;處理器,連接至所述可穿戴式脈搏檢測傳感器,且用于從所述可穿戴式脈搏檢測傳感器接收所述脈搏信號;顯示器,連接至所述處理器,且用于從所述處理器接收所述脈搏信號,并顯示所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信息;無線信號傳輸模塊,連接至所述處理器,且用于所述脈搏信號無線發送至第一移動終端。由此,實現了對脈搏信號的可穿戴式測量顯示,并提高了產品的智能化服務體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儀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中醫脈診是中國重要的診法之一,脈診是通過接觸人體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的變化的切診方法。醫生通過人體脈部的搏動去推斷病情,是中國傳統醫學獨具特色的診察方法。中國幾千年以來一直沿用這種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隨著現代化醫學的普及脈診也迎來科技化,想使用更科學的現代化儀器對中醫脈象進行分析,得以給出結果,并使用各種方法進行研究分析治療方案,例如MX-3脈象儀,MX-811型MXY-1型BYS-14型四導脈象儀來進行檢測,但是這些儀器都具有價格高,體積大等缺點,并且都只有一個終端無法提供智能化服務。
本申請的發明人在實踐本申請的過程中發現目前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市場銷售的脈診儀是單獨的大型終端,其一方面無法連接到網絡而致使無法提供較佳的智能化服務,其另一方面由于體積大而導致存攜帶不便且應用受限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及系統,用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脈診儀體積大所導致的攜帶不便且應用受限的問題,以及無法提供較佳的智能化服務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所述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包括:可穿戴脈搏檢測傳感器,用于采集人體脈搏信號;處理器,連接至所述可穿戴式脈搏檢測傳感器,且用于從所述可穿戴式脈搏檢測傳感器接收所述脈搏信號;顯示器,連接至所述處理器,且用于從所述處理器接收所述脈搏信號,并顯示所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信息;無線信號傳輸模塊,連接至所述處理器,且用于所述脈搏信號無線發送至第一移動終端。
可選的,所述第一移動終端配置有第一顯示單元,其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用于顯示所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信息。
可選的,所述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還包括:語音播放單元,其中所述語音播放單元用于播放所述脈搏信號所對應的信息。
可選的,所述第一移動終端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手機、PAD和電腦。
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智能脈搏診斷系統,所述智能脈搏診斷系統包括:上述的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第一移動終端,用于從所述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裝置接收脈搏信號,其中所述第一移動終端還用于接收來自醫師所輸入的診斷結果;服務器,與所述第一移動終端通信連接,且用于所述第一移動終端接收所述診斷結果和所述脈搏信號。
可選的,所述智能脈搏診斷系統還包括:第二移動終端,與所述服務器通信連接,其中所述第二移動終端還配置有第二顯示單元,且所述第二移動終端用于所述服務器接收所述診斷結果和所述脈搏信號,以供用戶查看。
可選的,所述第二移動終端為在所述服務器中預先與所述第一移動終端進行關聯的移動終端。
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穿戴式智能脈搏診斷裝置及系統中,其利用可穿戴式脈搏檢測傳感器采集人體脈搏信號,并經由處理器將脈搏信號轉發至顯示器以顯示脈搏信號所對應的信息,實現了對脈搏信號的可穿戴式測量顯示;并且,通過將無線信號傳輸模塊將脈搏信號發送至第一移動終端,允許了脈搏信號基于移動終端網絡的應用服務拓展,提高了產品的智能化服務體驗。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贛南醫學院,未經贛南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70466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