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固相萃取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704010.1 | 申請日: | 2019-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91732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0 |
| 發明(設計)人: | 段俐敏;韓曉;崔霞;趙興杰;喬海燕;趙媛;張新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B01D15/10 | 分類號: | B01D15/10;B01D15/18 |
| 代理公司: | 14117 太原九得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璇 |
| 地址: | 030027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蓋板 箱體組件 固定管 外側壁 真空箱 萃取柱 通孔 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 頂部開口 內側壁 相貼 固相萃取裝置 彈性密封環 氣密性空間 樣品前處理 交叉污染 圈密封圈 容器放置 萃取過程 密封環 萃取物 貫穿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固相萃取裝置及系統,包括:箱體組件以及位于箱體組件內部的容器放置組件;箱體組件包括:頂部開口的真空箱以及位于頂部開口處的蓋板,蓋板的底部設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外側壁周圍設有一圈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側壁與真空箱的內側壁相貼附,蓋板通過密封圈、固定管的配合與真空箱形成氣密性空間;蓋板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用于插取萃取柱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內設有彈性密封環,當萃取柱貫穿所述第一通孔時,萃取柱的外側壁與密封環的內側壁相貼附;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防止在萃取過程中萃取物之間發生交叉污染,適用于樣品前處理領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樣品前處理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固相萃取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簡稱SPE)是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項樣品前處理技術,由液固萃取和液相色譜技術相結合發展而來,主要用于樣品的分離、凈化和富集,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樣品基質干擾,提高檢測靈敏度。SPE技術主要基于液-固相色譜理論,采用選擇性吸附、選擇性洗脫的方式對樣品進行富集、分離、凈化,是一種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過程,也可以將其近似地看作一種簡單的色譜過程。利用選擇性吸附與選擇性洗脫的液相色譜法分離原理的SPE,較常用的方法是使液體樣品溶液通過吸附劑,保留其中被測物質,再選用適當強度溶劑沖去雜質,然后用少量溶劑迅速洗脫被測物質,從而達到快速分離凈化與濃縮的目的(也可選擇性吸附干擾雜質,而讓被測物質流出;或同時吸附雜質和被測物質,再使用合適的溶劑選擇性洗脫被測物質)。
現有的固相萃取裝置,其主體是一個具有蓋板的氣密性真空箱體,箱體內設有用于放置用來接納最終萃取物的試管的固定架,蓋板上設有多個通孔,每個通孔內均固定設有一個下方伸入箱體內部的套管;使用時,將固相萃取柱放入通孔內進行固定以使固相萃取柱的下方伸入箱體內部(此時,固相萃取柱的下端通常會與套管的內壁直接接觸),而后對固相萃取柱預淋有機溶劑(一是為了凈化固相萃取柱,二是為了濕潤填料以激發它們的活性),有機溶劑從固相萃取柱的下端流出掉落在箱體內;預淋過后,打開蓋板,將用于接納最終萃取物的試管放入箱體內的固定架上,蓋上蓋板,向固相萃取柱中加入待測液,最終萃取得到的萃取物從固相萃取柱的下端流出掉落在試管中,萃取結束后,再將萃取物從試管中轉送至雞心瓶中進行后續處理。而針對于上述現有的固相萃取裝置,存在以下幾點缺陷:
1、在實際應用中,當萃取液從固相萃取柱的下端流出時,會與真空箱蓋板上的套管內壁直接接觸,當在同一通孔中插入不同固相萃取柱時,就會發生交叉污染,從而導致最終萃取得到的萃取物受到污染。
2、在實際應用中,預淋洗固相萃取柱之后,還需打開蓋板,放入試管以收集從萃取柱中流出的液體,這一步驟既繁瑣、又容易交叉污染、還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
3、在實際應用中,現有的固相萃取裝置大都采用試管之類的小口徑淋洗液收集器,無法直接應用雞心瓶之類的較大口徑收集器,一般都是先采用試管接收,然后再將萃取物從試管中導入至雞心瓶中,不僅操作繁瑣,還會增加萃取物受污染的風險。
4、在實際應用中,最終萃取物大都主要依靠自身重力流出萃取柱掉入試管中,這就使得萃取時間較長。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在萃取過程中萃取物之間發生交叉污染的固相萃取裝置及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未經太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7040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