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692705.2 | 申請日: | 2019-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4668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隨生;史君海;瞿建國;白正閣;蔡瑋;王佳遜;彭英海;趙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海藍天能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S20/32 | 分類號: | H02S20/32;H02S20/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536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屋面 分布式 發電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光伏發電技術領域的一種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屋面光伏組件傾斜角度不能調節,無法始終保持最佳的日照角度,進而限制光伏發電功率的技術問題。所述裝置包括光伏組件、跟蹤支架和驅動源;所述光伏組件與跟蹤支架固定連接,所述跟蹤支架與跟蹤支架基礎固定連接;跟蹤支架包括主軸,所述驅動源能夠驅動跟蹤支架繞主軸轉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屬于光伏發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屋面分布式光伏電站采用光伏組件平鋪或小傾角支架固定方式,由于光伏組件傾斜角度無法調節,無法始終保持最優的日照角度,限制了光伏發電功率和項目投資收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包括光伏組件、跟蹤支架和驅動源;所述光伏組件與跟蹤支架固定連接,所述跟蹤支架與跟蹤支架基礎固定連接;跟蹤支架包括主軸,所述驅動源能夠驅動跟蹤支架繞主軸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源為電機,所述電機轉軸與驅動源主軸傳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為能夠正向或反向旋轉的步進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軸向包括南北方向。
進一步地,所述跟蹤支架上設有檁條,所述光伏組件固定安裝在檁條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控制器,所述驅動源根據控制器指令驅動跟蹤支架繞主軸轉動。
進一步地,還包括光線傳感器;所述控制器通過光線傳感器感應日照角度,控制器根據日照角度通過驅動源驅動跟蹤支架繞主軸轉動至對應角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能夠自動調整光伏組件的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使光伏組件跟隨太陽轉動而轉動,獲得最大的太陽輻射量,提高發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圖中:1、光伏組件;2、跟蹤支架;3、驅動源;4、主軸;5、跟蹤支架基礎;6、屋頂南坡;7、屋脊;8、屋頂北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前”、“后”、“左”、“右”、“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實用新型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術語“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術語“內”、“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平面布置示意圖,屋頂南坡6和屋頂北坡8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坡度
如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包括光伏組件1、跟蹤支架2、驅動源3、控制器和光線傳感器,所述驅動源3為能夠正向或反向旋轉的步進電機;
跟蹤支架2上設有檁條,光伏組件1固定安裝在跟蹤支架2檁條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海藍天能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海藍天能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6927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載客電動三輪車的前置擋風板組件
- 下一篇:一種單排可調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