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688713.X | 申請日: | 2019-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5134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彭富良;賀紅堂;魏榮忠;劉嬌蕾;張小莉;廖明橋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丘杰昌 |
| 地址: | 518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于 清理 沉渣 平流 沉淀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沉淀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體,沉淀池體內設有多個分體式污泥斗,污泥斗內設有污泥腔,污泥腔腔底設有單向閥,污泥斗頂面對稱設有提把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效果較高,污泥斗能方便的提拉,也能方便的放入。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沉淀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術
平流式沉淀池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出口分別設在池子的兩端,進口一般采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后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要保證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面布水均勻,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由于水流速度緩慢,水中攜帶的泥沙等,在重力作用下逐漸沉淀下來。泥沙等沉淀物一般堆積于池體的前半部。目前一般設計:
在池的前半部,設有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淀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這種方式通常要求池的前部深度比較大,以滿足斗型污泥斗的埋設需要,另外還需要配套用于抽取污泥斗中的沉淀物的泥漿泵,成本高。
在池的前半部,不設污泥斗,每隔一定時間采用人工進入池內清理。由于場地比較小,人員作業不方便,尤其是清渣時需要停止沉淀池的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是提供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體,沉淀池體內設有多個分體式污泥斗,污泥斗內設有污泥腔,污泥腔腔底設有單向閥,污泥斗頂面對稱設有提把桿。
沉淀池體內多個分體式污泥斗的設置,使得污泥斗能夠方便地從池內提起,傾倒斗內的沉渣后可以繼續放入到池內,這種清理沉渣方式,人員不需要進入到池內,沉淀池也不需要停止運行,污泥斗的提拉可以通過提把桿來實現。單向閥的設置使得:當污泥斗往下放時,使池內泥水混合物進入斗內,減少污泥斗的浮力,使之更容易沉入池底;當污泥斗往上提時使池內泥水混合物不泄漏出去,保證將污泥斗內的泥沙順利取出到池外,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效率較高。
作為優選,提把桿上設有卡塊。
本實用新型中,卡塊的設置方便提把桿的提拉。
作為優選,沉淀池體兩側分別設有污水進口和排水溝。
本實用新型中,污水進口和排水溝的設置方便沉淀池內進水和排水。
作為優選,沉淀池體內設有多個擋板。
本實用新型中,擋板的設置具有擋流的作用,可以降低污水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沉淀的效率。
作為優選,擋板上設有溢出口。
本實用新型中,溢出口的設置方便污水從一個區域到達另一區域。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中一種便于清理沉渣的平流式沉淀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中污泥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1中污泥斗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應當理解的是,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而并非限定。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68871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