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阻尼力雙向可調的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652227.2 | 申請日: | 2019-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94341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燕軍;徐勇;周中升;田興明;葛文軍;繆宏;張善文;劉思幸;蔡鈺焱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53 | 分類號: | F16F9/53;F16F9/36;F16F9/32 |
| 代理公司: | 32222 揚州蘇中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許必元 |
| 地址: | 225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永磁體 活塞 勵磁線圈 活塞桿 缸筒 磁流變阻尼器 本實用新型 阻尼力 自感 增設 磁流變液 復雜天氣 前后端蓋 雙向電流 雙向可調 永磁體環 自感線圈 阻尼通道 導向環 阻尼器 沉降 套在 并用 閑置 發電 風力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阻尼力雙向可調的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包括活塞桿、活塞、永磁體、勵磁線圈、缸筒、前后端蓋、導向環以及密封裝置,所述的活塞和永磁體環套在活塞桿上;所述的缸筒前后兩端增設一對永磁體,并在前后兩端增設一對永磁體,結合活塞桿上前后端自感線圈可為勵磁線圈提供雙向電流;所述的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阻尼通道。本實用新型采用永磁體與勵磁線圈相結合的形式,并用自感方式發電,既防止阻尼器因長期閑置而發生磁流變液的沉降,又能根據風力改變阻尼力的大小,有利于磁流變阻尼器在西部地區復雜天氣情況下的長期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阻尼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阻尼力雙向可調的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
背景技術
我國地域幅員遼闊,廣袤的大西北分布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但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給自西向東的資源傳輸帶來了不小困難。如今油氣資源的傳輸方式多是以管道的形式進行,在崎嶇陡峭的山區,為避免地勢對管道分布帶來的困難,一般將管道以鋼架支撐分布在半空。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山間頻繁的大風會不斷改變無支撐段管道的形狀,在支撐端容易產生疲勞斷裂,泄露油氣,有著極大的資源浪費與安全隱患。針對這種情況,在支撐端放棄固定支承,改用阻尼器支承,使得管道在大風情況下緩慢形變,減少疲勞斷裂的產生。以磁流變液為介質制成的磁流變阻尼器有著反應迅速、磁場下出力大、結構簡單突出的優點,但一些傳統的磁流變阻尼器存在著磁流變液長期靜置發生沉降而失去性能、零電流下阻尼器出力過小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阻尼力雙向可調的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采用永磁體與勵磁線圈相結合的形式,并用自感方式發電,既防止阻尼器因長期閑置而發生磁流變液的沉降,又能根據風力改變阻尼力的大小,有利于磁流變阻尼器在西部地區復雜天氣情況下的長期使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阻尼力雙向可調的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桿、活塞、永磁體、勵磁線圈、缸筒以及安裝于缸筒兩端的前端蓋、后端蓋;所述活塞桿安裝于缸筒內,所述活塞和永磁體環套在活塞桿上,所述勵磁線圈纏繞于永磁體外層;所述活塞桿上設有前端自感線圈、后端自感線圈,兩自感線圈分別位于活塞前、后側;所述缸筒內充滿磁流變液,并在缸筒內前、后兩端分別增設前端永磁體、后端永磁體,結合活塞桿上前、后端自感線圈可在活塞桿運動時為勵磁線圈提供雙向電流,所述的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阻尼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的活塞桿一端經前端蓋、導向環、密封裝置伸出缸外,另一端通過右端導向環留置在缸內。
進一步地,所述的前端蓋、后端蓋分別與缸筒的前端面、后端面通過螺栓連接,接觸面之間采用O型密封圈進行靜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的活塞桿在與前后端蓋接觸處分別采用斯特封、防塵圈串聯形成動密封,所述防塵圈為雙唇形防塵圈。
進一步地,所述的活塞采用三節段結構,且永磁體嵌套在活塞節段間的活塞桿上。
進一步地,所述活塞桿外側端連接有耳環,所述后端蓋與吊環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永磁體上方(外層)設有勵磁線圈;所述永磁體下方(內側的活塞桿)形成導磁通道。利用勵磁線圈通入正反向電流與永磁體的磁場進行疊加或抵消(活塞桿向缸筒內運動或向缸筒外運動,前、后端自感線圈與增設的前、后端永磁體配合,為勵磁線圈提供正向或反向電流),形成永磁體的充磁或者退磁。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阻尼力雙向可調的自感式磁流變阻尼器,采用永磁體與勵磁線圈相結合的形式,并用自感方式發電,既防止了阻尼器因長期閑置而發生磁流變液的沉降,又能根據風力改變阻尼力的大小,適合于西部地區管道運輸用,因此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6522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