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動籠式調節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631301.2 | 申請日: | 2019-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92564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0 |
| 發明(設計)人: | 余洪斌;王漢克;李家慧;陳阿云;周瑜欽;謝錦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派沃自控儀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32 | 分類號: | F16K1/32;F16K27/02;F16K41/02 |
| 代理公司: | 33258 溫州名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加利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閥座 套筒 密封圈 閥蓋 嵌槽 本實用新型 安裝槽 閥體 彈簧圈 閥桿 閥塞 內嵌 壓持 雙重密封效果 籠式調節閥 圓心 內周壁 蓋設 密封 抵觸 體內 貫穿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動籠式調節閥,包括閥體、蓋設于閥體的閥蓋以及安裝于閥蓋的閥桿,所述閥體內設有閥座,所述閥蓋與閥座之間設有被閥蓋壓持并將閥座壓持固定于閥體的套筒,所述閥桿上設有位于套筒內部且配合閥座實現密封的閥塞,所述套筒抵觸于閥座的位置開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靠近閥塞的一側壁貫穿套筒的內周壁,所述第一安裝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朝向套筒的一端面開設有圍繞其圓心的環形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內嵌裝有第一彈簧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朝向閥座的一端面開設有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內嵌裝有第二彈簧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能達到更好的雙重密封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門,特別涉及一種氣動籠式調節閥。
背景技術
調節閥又名控制閥,在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領域中,通過接受調節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借助動力操作去改變介質流量、壓力、溫度、液位等工藝參數的最終控制元件。一般由執行機構和閥門組成。如果按行程特點,調節閥可分為直行程和角行程;按其所配執行機構使用的動力,可以分為氣動調節閥、電動調節閥、液動調節閥三種;按其功能和特性分為線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及拋物線特性三種。調節閥適用于空氣、水、蒸汽、各種腐蝕性介質、泥漿、油品等介質。
現有的調節閥包括閥體以及蓋設于閥體的閥蓋,閥蓋上安裝有閥桿、閥體內設有閥座,閥桿上設有配合閥座密封的閥塞,閥體內設有用于固定閥座的套筒,而閥塞則位于套筒內部且配合套筒實現密封。為保證調節閥的密封性,現有的調節閥都會在套筒、閥座與閥塞三者之間交匯處設置密封圈,通過密封圈確保閥塞與閥座兩者之間的密封性。
現有密封圈的安裝方式都是將密封圈填充于三者之間交匯處的縫隙中,通過三者配合將密封圈壓緊的方式來達到密封效果。由于密封圈、閥塞、閥座以及套筒的生產制造均會存在加工誤差,特別是一些老舊設備或小廠制作出來的零件則會存在更大的加工誤差。當該四者之間的加工誤差均較大時,例如:閥塞與套筒之間的間隙變大、閥座與套筒之間的間隙變大、密封圈的寬度與厚度變小時,就會導致閥座、套筒、閥塞三者對于密封圈的壓緊力減少,當閥體內的壓力較大時,閥塞與閥座之間的位置就很容易發生泄漏,從而影響調節閥的密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動籠式調節閥,該氣動籠式調節閥能實現閥塞與閥座之間的雙重密封,保證調節閥的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氣動籠式調節閥,包括閥體、蓋設于閥體的閥蓋以及安裝于閥蓋的閥桿,所述閥體內設有閥座,所述閥蓋與閥座之間設有被閥蓋壓持并將閥座壓持固定于閥體的套筒,所述閥桿上設有位于套筒內部且配合閥座實現密封的閥塞,所述套筒抵觸于閥座的位置開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靠近閥塞的一側壁貫穿套筒的內周壁,所述第一安裝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朝向套筒的一端面開設有圍繞其圓心的環形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內嵌裝有第一彈簧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朝向閥座的一端面開設有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內嵌裝有第二彈簧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閥體內的壓力處于低壓狀態時,通過安裝于第一嵌槽中的第一彈簧圈與安裝于第二嵌槽中的第二彈簧圈對第一密封圈施加張力,使得第一密封圈能更好的抵緊于閥塞與第一安裝槽,從而達到更好的密封效果。當閥體內的壓力處于高壓狀態時,高壓介質進入第一嵌槽與第二嵌槽,通過第一嵌槽與第二嵌槽對第一密封圈施加向外推開的擴張力,使得第一密封圈能更好的抵緊于閥塞與第一安裝槽,從而達到更好的密封效果且該種密封效果為雙重密封。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塞的端面上開設有壓力平衡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壓力平衡孔的設置用于平衡閥體內的壓強,提升閥門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設置為:包括設置于閥體內部的流道,所述閥體內部設有圍繞于套筒外周壁且連通流道的緩沖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緩沖腔的設置減少閥門在關閉時,流體對于閥塞施加的沖擊力,從而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派沃自控儀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派沃自控儀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6313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