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頸內靜脈穿刺示教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595624.0 | 申請日: | 2019-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8799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徐軍;于學忠;付陽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急診醫學學會 |
| 主分類號: | G09B23/28 | 分類號: | G09B23/28;G09B9/00 |
| 代理公司: | 12232 天津博潤嘉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瑩瑩 |
| 地址: | 100730 北京市東城區東單帥府園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穿刺 導絲 本實用新型 仿真肌肉 仿真血管 表皮 基板 置入 按壓 解剖學位置 固定導管 頸部皮膚 頸內靜脈 模擬人體 示教模型 血液流動 穿刺針 容納腔 測壓 導管 負壓 回抽 進針 靜脈 容納 血液 練習 覆蓋 制作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內靜脈穿刺示教模型,包括:穿刺模塊,所述穿刺模塊包括仿真肌肉,和按照解剖學位置設置在仿真肌肉內的仿真血管;基板,所述基板上設有容納穿刺模塊的容納腔;仿真表皮,設置在本體表面上,并覆蓋穿刺模塊的表面,模擬人體頸部皮膚;和實現仿真血管內血液流動模擬的血液模塊。本實用新型成本較低,材料簡單易得,可得到很好的普及;制作方法簡單,可手工完成,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由于設置了穿刺模塊和仿真表皮,功能多,可實現體表定位、負壓進針、回抽液體、判斷動靜脈、測壓、固定手法、置入導絲、拔穿刺針、按壓導絲、置入導管、拔導絲、固定導管等一系列相關操作的練習。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教學模型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頸內靜脈穿刺示教模型。
背景技術
急危重癥搶救是每個醫生必然會遇到的情況,眾多急診搶救技術如中心靜脈穿刺、機械通氣、血流動力學監測、血液凈化、氣管插管等,這些技術是成功搶救病人的關鍵。而在這些技術中,快速準確的中心靜脈置管往往是搶救的基礎,也是在臨床中經常遇到而難以自學的內容。
對中心靜脈置管進行有效的培訓極為重要,這不僅能使年輕醫生全面扎實掌握以上技術,同時也能提高急診及全院的搶救醫療安全。而當前社會對醫療安全的關注甚為突出。實際臨床工作中,患方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尚未獲得行醫資格的醫學生在實際的患者身上進行實踐的機會明顯減少。這嚴重限制了醫學生的臨床能力培養。而且年輕臨床醫生對于中心靜脈置管技術的掌握不足、不精且經常出錯,給病人造成嚴重的后果,如中心靜脈置管時將導致遺留在病人的體內,類似嚴重不良事件每年均有發生。
頸內靜脈穿刺作為中心靜脈穿刺最常用的技術,是廣大醫務人員,特別是急診科、ICU、麻醉科等執業醫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操作技能。但是教學單位在進行頸內靜脈穿刺教學時,在真實病人身上反復練習是不太現實的。現有一些仿真深靜脈穿刺模型,雖起到一定的教學作用,但是價格十分昂貴,體積較大,教學單位難以批量采購,導致穿刺模型的匱乏,教學效果明顯降低。目前尚沒有一種既安全,又簡單、實用、便宜的教學工具,使得陪訓過程中每人一份,多次練習,且適合多場景的模擬練習。而縱觀目前的醫學教育,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效率的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并得到社會認可,是教學改革的方向。
申請號為200410030898.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簡易靜脈穿刺示教模型,包括仿真示教板、模擬血管、血管塞子、模擬血管與輸液器管連接器和輸液裝置。仿真示教板是由與皮膚顏色相近的硅橡膠制成,其中央有四條深淺不等的空腔。四條淺藍色的粗細不等的模擬血管放置在空腔內。血管塞子共八個,分別置于每根模擬血管的兩端。模擬血管與輸液器管連接器一端與模擬血管相連,另一端與輸液器的針頭處相連接。輸液器裝置是由普通輸液帶和去掉針頭的輸液器組成。利用與皮膚顏色相近的硅橡膠仿人皮膚,利用淺藍色的硅橡膠仿人血管,利用輸液裝置一定高度給模擬血管提供一定與靜脈壓力相似的壓力,綜合起來就提供了一個與臨床靜脈穿刺相似的環境,就可以進行靜脈穿刺示教和練習了。該實用新型專利主要用途為靜脈穿刺模型,且其背景技術中提到其實用新型的初衷主要為滿足各醫院、醫科大學、護校等單位的靜脈穿刺教學,其設計并未將中心靜脈穿刺考慮在內。其設計并不能模擬真實動靜脈走形、穿刺部位定位、體位擺放、測壓、置入導絲等中心靜脈情況。
申請號為200920148651.X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中心靜脈穿刺模型,主要由上半身軀干模型、加壓氣球所構成,上半身軀干模型為仿真的軀干,在軀干模型內有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頸動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位置與解剖學一致。但因其模擬真人上半身軀,所以體積明顯較大,且其造價較高,教學單位難以批量采購,難以使得陪訓過程中每人一份,多次練習,無法達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效率的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且反復多次穿刺后,穿刺部位針眼明顯,穿刺部位容易損壞,難以更換,而整體購買造價較高,難以滿足多人多場合隨時練習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急診醫學學會,未經北京急診醫學學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5956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