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578061.4 | 申請日: | 2019-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2330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桂曉光;陳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鑫龍昌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47/18 | 分類號: | B21C47/18;B21C47/26;B21D1/02 |
| 代理公司: | 44369 廣州一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新梅;楊昕昕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開卷 輸送帶 控制臺 堆垛機 剪板機 開卷機 落料線 雙滾輪 送料機 整平機 堆垛 送料 整平 本實用新型 整平送料機 生產工序 生產效率 剪切 自動化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其按照生產工序依次包括:開卷機、整平機、雙滾輪送料機、剪板機、輸送帶、堆垛機、控制臺;所述開卷機、整平機、雙滾輪送料機、剪板機、輸送帶、堆垛機均與控制臺連接。該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做到開卷整平送料機剪切輸送碼垛一條自動化條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進步,自動化開卷落料線逐步得到應用和發展。目前行業內大型平板料都是分幾個步驟的,開卷整平送料剪切模式單一,浪費很多人力物力,有的堆垛還是靠人工疊料的,生產效率低,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之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做到開卷整平送料機剪切輸送碼垛一條自動化條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其按照生產工序依次包括:開卷機、整平機、雙滾輪送料機、剪板機、輸送帶、堆垛機、控制臺;所述開卷機、整平機、雙滾輪送料機、剪板機、輸送帶、堆垛機均與控制臺連接。
進一步地,包括液壓支撐臂;所述液壓支撐臂安裝在開卷機上。液壓支撐臂用于托起主軸防止主軸變形。
進一步地,包括渡橋;所述渡橋安裝在整平機與雙滾輪送料機之間。渡橋用于引渡材料料頭至雙滾輪送料機。
進一步地,包括地坑;所述地坑設置在渡橋下方。地坑用于儲存材料。
進一步地,包括安全護欄;所述安全護欄安裝在渡橋兩側。安全護欄可防止員工跌入地坑。
進一步地,包括線槽;所述線槽設置在車間地面上。線槽用于放置電纜。
進一步地,所述堆垛機上設置有兩個升降小車。兩臺升降小車輪流工作,實現不間斷堆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通過控制臺操控生產工序上的各機器配合工作,做到開卷整平送料機剪切輸送碼垛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 1 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的結構示意圖側視圖。
圖 2 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的結構示意圖正視圖。
圖 3 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的結構示意圖俯視圖。
圖4—8 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的控制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實施例對本發明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如下:如圖1—8所示的一種開卷整平送料堆垛落料線,其按照生產工序依次包括:開卷機1、整平機2、雙滾輪送料機3、剪板機4、輸送帶5、堆垛機6、控制臺7、線槽8、渡橋9、地坑10、安全護欄11、線槽12、升降小車13;所述開卷機1、整平機2、雙滾輪送料機3、剪板機4、輸送帶5、堆垛機6均與控制臺7連接。所述液壓支撐臂8安裝在開卷機1上;液壓支撐臂8用于托起主軸防止主軸變形。渡橋9安裝在整平機2與雙滾輪送料機3之間;渡橋9用于引渡材料料頭至雙滾輪送料機3。所述地坑10設置在渡橋9下方;地坑10用于儲存材料。所述安全護欄11安裝在渡橋9兩側;安全護欄11可防止員工跌入地坑10。所述線槽12設置在車間地面上;線槽12用于放置電纜。所述升降小車13共有兩個,均安裝在堆垛機6上,兩臺升降小車13輪流工作,實現不間斷堆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鑫龍昌機械有限公司,未經佛山鑫龍昌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57806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