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541489.1 | 申請日: | 2019-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1435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觀峰;王建偉;王永偉;詹驍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三峰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D14/00 | 分類號: | F23D14/00;F23D14/46;F23D14/58;F23D14/84 |
| 代理公司: | 33100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關壽 |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形殼體 本實用新型 大火燃燒器 小火燃燒器 火焰噴射 火焰燃燒 爐盤基座 帽形殼體 火孔 內圈 小火 圓孤 燃氣燃燒器 燃燒熱效率 鍋底中心 大火孔 夾角為 外圓周 聚熱 內焰 引射 大火 集聚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它包括爐盤基座以及設于爐盤基座上方的大火燃燒器和小火燃燒器,小火燃燒器包括圓孤帽形殼體,在圓孤帽形殼體的外圓周設有小火排火孔,大火燃燒器包括環形殼體,在環形殼體的內圈設有大火排火孔,環形殼體的內圈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80°~90°。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大火孔火焰噴射角度和小火火焰噴射角度,使火焰燃燒聚熱面積更趨于鍋底中心,同時提高火焰燃燒溫度,以此進一步提高燃燒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氣燃燒器,尤其與聚能引射燃氣燃燒器有關。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ZL201520098004.8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于2015年8月19日公開了一種內焰式聚能立管引射燃氣燃燒器,是專利號為ZL200810121956.1一種內焰式聚能立管型燃氣燃燒器的中國發明專利的升級改進版,它包括大火燃燒器、小火燃燒器、大火燃燒器混合管、小火燃燒器定位管及積水盤,大火燃燒器環形殼體的內圈呈與水平面成20°~80°角的倒圓臺形,在內圈上設有1-5排火孔,小火燃燒器包括圓臺帽形殼體及圓臺帽形殼體內腔,在圓臺帽形殼體的外側面上設有1-5排火孔,外側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0°~85°,由于小火燃燒器燃燒是呈外向噴火與大火碰撞,產生較大阻力,會增大鍋底聚熱面積,存在著火焰燃燒聚熱面積較為分散,火焰燃燒溫度不高,燃燒熱效率偏低等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改變大火孔火焰噴射角度和小火火焰噴射角度,使火焰燃燒聚熱面積更趨于鍋底中心,同時提高火焰燃燒溫度,以此進一步提高燃燒熱效率的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包括爐盤基座以及設于爐盤基座上方的大火燃燒器和小火燃燒器,小火燃燒器設于爐盤基座上方中心位置,大火燃燒器環繞小火燃燒器設置,小火燃燒器包括圓孤帽形殼體,在圓孤帽形殼體的外圓周設有小火排火孔,在圓孤帽形殼體與爐盤基座之間設有與圓孤帽形殼體內腔連通的小火燃燒器引射管,大火燃燒器包括環形殼體,環形殼體的內圈呈倒圓臺形,在環形殼體的內圈設有大火排火孔,在環形殼體與爐盤基座之間設有與環形殼體內腔連通的大火燃燒器引射管,大火燃燒器引射管和小火燃燒器引射管均采用文丘里管引射結構,環形殼體的內圈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80°~90°。
所述的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其圓孤帽形殼體的外圓周上的小火排火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0°~90°。
所述的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其圓孤帽形殼體的外圓周上設有3-6排且每排20-50個均勻分布的小火排火孔。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解決方案,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是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創新設計了大火燃燒器大火焰以接近水平方式噴射,小火燃燒器小火焰于中心為接近垂直方式噴射,同時小火孔為多個密集設計增加火焰吸收二次空氣面積,使火焰燃燒更加充分,火焰溫度明顯提高,大小火混合后使火焰更聚集于鍋底,以此大大提高燃燒熱效率,總體比原有產品提高3百分點。其次是通過增加小火排火孔的數量,增加熱負荷,提高燃燒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小火燃燒器的剖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內焰集聚引射燃氣燃燒器大火燃燒器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三峰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三峰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5414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