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540712.0 | 申請日: | 2019-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93124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甘翔;劉偉;彭頔;李飛鵬;楊慶;宋之琦;馬葒;趙建平;盛玲敏;童巧燕;謝思詩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湖市漁業技術推廣與海洋資源服務中心;上海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32103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孫周強 |
| 地址: | 314299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養殖區 污泥生態處理 水質凈化 水泵 沉淀區 工程化 清水區 養殖塘 我國水產養殖 本實用新型 經濟農作物 流動式凈化 生態養殖 水質環境 水質穩定 養殖廢水 緩沖區 速效 功能區 過濾區 推流器 曝氣 水產養殖 海綿 水體 種植 改造 矛盾 生態 | ||
1.一種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包括養殖區、水質凈化區、污泥生態處理區;所述養殖區設有海綿土礁、水泵、曝氣推流器;所述水質凈化區包括沉淀區、純凈區、緩沖區、過濾區、清水區;所述污泥生態處理區種植經濟農作物;所述水質凈化區位于養殖區與污泥生態處理區之間;沉淀區與純凈區之間設有第一水泵;清水區與養殖區之間設有第二水泵;海綿土礁將循環水養殖區分為第一半區、第二半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養殖區、水質凈化區、污泥生態處理區依次接觸排布;第一半區的寬度大于第二半區的寬度;第二半區底部設有斜面結構,斜面結構的傾斜角為15°,斜面結構遠離沉淀區的一邊高于接近沉淀區的一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曝氣推流器的數量為2~6臺;海綿土礁兩側都設有曝氣推流器;當曝氣推流器的數量大于2時,任意兩個曝氣推流器中心點的連線不與養殖區的任意一條邊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區中,一臺曝氣推流器的安裝位滿足以下條件,所述安裝位與養殖區的長邊之間的長度為1/4N,所述安裝位與養殖區的短邊之間的長度為1/4L,所述安裝位與第二水泵之間的長度大于1/2L;第二半區中,一臺曝氣推流器的安裝位滿足以下條件,所述安裝位與養殖區的長邊之間的長度為1/4N,所述安裝位與養殖區的短邊之間的長度為1/2L。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海綿土礁的中軸線與養殖區的中軸線平行;海綿土礁上表面的長度為3/4L、寬度為1/6N;海綿土礁由上表面、下表面、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四側面組成;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四側面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為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四側面都為斜面;第一側面的傾斜角為45°,第二側面的傾斜角為30°、第三側面的傾斜角為45°、第四側面的傾斜角為6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沉淀區與養殖區之間設有污泥富集區,污泥富集區的深度大于養殖區的深度,長度、寬度分別與沉淀區的長度、寬度一樣;沉淀區的深度大于養殖區、小于污泥富集區,純凈區、緩沖區、過濾區以及清水區的深度與養殖區一致;沉淀區與污泥富集區之間設有隔斷,隔斷由格柵與實心構筑物組成;緩沖區與純凈區之間設有隔斷A,隔斷A與養殖區上表面設5cm落差;緩沖區與過濾區之間設有隔斷B,隔斷B頂端與養殖區上表面齊平,底端與緩沖區底面設3cm落差;過濾區與清水區之間設有溢流壩,溢流壩與養殖區上表面設15cm落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格柵的高度與養殖區深度一致;格柵的網格為圓臺型,并且圓臺型中面積較大的表面朝著沉淀區,圓臺型中面積較大的表面的直徑為5mm,面積較小的表面的直徑為3.5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純凈區設有序批式生物膜;過濾區設有藕夾式水處理填料搭;清水區設有生態浮床;經濟農作物為芡實。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其特征在于,養殖區的面積為環境工程化零廢生態養殖塘面積的90%~9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湖市漁業技術推廣與海洋資源服務中心;上海理工大學,未經平湖市漁業技術推廣與海洋資源服務中心;上海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54071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