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拋擲充氣救生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504101.0 | 申請日: | 2019-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2784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敬佩;張方超;朱保超;張德興;楊貴賢;肖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C9/02 | 分類號: | B63C9/02;B63C9/22;B63C9/28;B63B45/04 |
| 代理公司: | 37273 青島科通知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張曉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救生圈 充氣救生圈 控制艙 儲氣 船體 落水 本實用新型 救援效率 控制電路 安全繩 充氣救生設備 電信號連接 側邊安裝 救生設備 快速移動 拋擲 拋灑 水中 體熱 浸泡 電源 黑暗 救援 救助 發現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拋擲充氣救生設備,包括船體、儲氣控制艙以及多個救生圈艙,儲氣控制艙設置在船體的中央位置,多個救生圈艙圍繞儲氣控制艙設置,每個救生圈艙內各設有一充氣救生圈,充氣救生圈通過安全繩與救生圈艙連接,儲氣控制艙內設有控制電路以及與控制電路通過電信號連接的電源。本實用新型的救生設備設有多個可拋灑的充氣救生圈,能夠有效應對高密度落水人員的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率;落水人員抓住充氣救生圈后,可借助安全繩快速移動到船體上,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造成體熱流失,杜絕意外情況的發生;船體側邊安裝有LED照明燈,能夠在黑暗情況下及時發現落水人員,使落水人員第一時間得到救助,進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救生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拋擲充氣救生設備。
背景技術
救生圈是水上常用的救生設備之一,通常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但目前的救生圈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救生圈一次只能供一個落水人員使用,當面對高密度落水人員的救援工作時,單個救生圈很難有效發揮救援作用;
2、救生圈一般都較重,而重量較輕的又容易受風力或空氣阻力影響,導致救生圈拋灑的準確性極難控制;落水者即使抓得住救生圈,若無法快速移動到安全地帶,也必將極大地耽誤救援工作;
3、落水者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一直浸泡在水中,而水的溫度較低,長時間浸泡很容易就會帶走大量人體熱量,有時會因為體溫降低和熱量的持續流失而發生意外;
4、在黑暗情況下,救生圈無法被落水人員快速發現,也會耽誤最佳救援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拋擲充氣救生設備,包括船體、儲氣控制艙以及多個救生圈艙,所述儲氣控制艙設置在船體的中央位置,多個所述救生圈艙圍繞儲氣控制艙設置,每個所述救生圈艙內各設有一充氣救生圈,所述充氣救生圈通過安全繩與救生圈艙連接,所述儲氣控制艙內設有控制電路以及與所述控制電路通過電信號連接的電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儲氣控制艙內設有儲氣罐以及充氣控制器,每個所述充氣救生圈均通過一充氣管道與儲氣罐連接,所述充氣管道與充氣救生圈的連接處設有單向充氣閥,所述充氣控制器設置在充氣管道上并通過電信號與控制電路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充氣控制器為電磁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船體側邊設有遇水開關,所述遇水開關通過電信號與控制電路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船體側邊設有LED照明燈,所述LED照明燈通過電信號與控制電路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船體側邊設有便攜把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救生設備設有多個可拋灑的充氣救生圈,能夠有效應對高密度落水人員的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落水人員抓住充氣救生圈后,可借助安全繩快速移動到船體上,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造成體熱流失,杜絕意外情況的發生;
3、船體側邊安裝有LED照明燈,能夠在黑暗情況下及時發現落水人員,使落水人員第一時間得到救助,進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5041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