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溫針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431314.5 | 申請日: | 2019-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7771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0 |
| 發明(設計)人: | 孫艷怡;于震;傅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艷怡;于震;傅璇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董德 |
| 地址: | 558000 貴州省黔南布依***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針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溫針器,包括灸針、溫灸盒和穿艾針,所述穿艾針中空且底端開口,所述穿艾針的內徑大于所述灸針針尾的外徑,所述溫灸盒底面開有供所述灸針針尾穿過的穿針孔,所述穿艾針在所述溫灸盒內且底端與所述穿針孔連通,所述灸針上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溫灸盒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上表面開有限位孔,所述溫灸盒底面設置有與所述限位孔對應的限位凸起A,所述限位凸起A與所述限位孔適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溫針器,艾柱或艾絨與灸針固定牢固,灸針與艾柱或艾絨連接方便,可收集艾柱或艾絨燃燒后的灰燼,避免灰燼燙傷皮膚或者污染環境。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溫針器。
背景技術
溫針灸是一種把針刺和溫灸相結合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具體操作方式上是將灸針刺入穴位得氣后,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一段長2cm左右的艾柱插在針尾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柱燃燒完后除去灰燼,將針取出。利用針刺穴位的刺激和艾絨或艾柱燃燒產生的溫熱作用,將二者結合進一步加強治療的效果。這種施針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一是艾絨或艾柱燃燒的灰燼散落到病人皮膚上,容易燙傷病人,且污染周圍的環境;二是將艾絨或者艾柱插接不便,插接艾絨或者艾柱時,容易使插接在人體上的灸針移位;三是艾絨或者艾柱在針尾固定不穩,容易脫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溫針器,艾柱或艾絨與灸針固定牢固,灸針與艾柱或艾絨連接方便,可收集艾柱或艾絨燃燒后的灰燼,避免灰燼燙傷皮膚或者污染環境。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溫針器,包括灸針、溫灸盒和穿艾針,所述穿艾針中空且底端開口,所述穿艾針的內徑大于所述灸針針尾的外徑,所述溫灸盒底面開有供所述灸針針尾穿過的穿針孔,所述穿艾針在所述溫灸盒內且底端與所述穿針孔連通,所述灸針上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溫灸盒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上表面開有限位孔,所述溫灸盒底面設置有與所述限位孔對應的限位凸起A,所述限位凸起A與所述限位孔適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進行溫針灸時,先將灸針刺入穴位,然后點燃艾柱,插在溫灸盒內的穿艾針上,然后通過穿針孔將灸針的尾部穿入穿艾針內腔,溫灸盒底面的限位凸起A嵌入支撐部上表面的限位孔內,防止溫灸盒晃動,支撐部支撐溫灸盒,連接穩定,將艾柱與灸針連接方便,艾柱燃燒后的灰燼收集在溫灸盒內,可防止灰燼四散污染環境或者燙傷患者。
進一步的,所述溫灸盒包括底座和盒蓋,所述盒蓋與所述底座卡接,所述穿針孔在所述底座的底面。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放置艾柱和清倒艾柱燃燒后的灰燼。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和圍壁A,所述圍壁A的底部與所述底壁的周邊固定連接,所述穿針孔設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盒蓋包括頂壁和圍壁B,所述圍壁B的頂部與所述頂壁的周邊固定連接,所述圍壁B蓋在所述圍壁A外側,所述圍壁A的外壁開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水平設置,所述第二滑槽豎直設置,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貫穿所述圍壁A的上側,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滑槽的下側齊平,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一滑槽連通,所述圍壁B的內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對應的限位凸起B,所述限位凸起B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適配,所述限位凸起B到所述圍壁B下側的距離小于或等于所述圍壁A下側到所述第一滑槽的距離。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凸起B從上到下由第二滑槽在圍壁A上側的開口處滑入,到達第二滑槽底部后左滑或者右畫,由第一滑槽限制限位凸起B上下移動,從而是盒蓋與底座連接,連接和拆卸方便,結構簡單。
進一步的,所述盒蓋包括外蓋和內蓋,所述內蓋與所述底座卡接,所述外蓋套接在所述內蓋外側,所述外蓋與所述內蓋轉動連接,所述外蓋開有通風孔A,所述內蓋開有與所述通風孔A對應的通風孔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艷怡;于震;傅璇,未經孫艷怡;于震;傅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43131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