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脫管報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406527.2 | 申請日: | 2019-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0618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東;陳剛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8B21/18 | 分類號: | G08B21/18 |
| 代理公司: | 44205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510405***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液傳感器 控制板 敷貼 無線發射模塊 無線接收模塊 繩帶 脫管 報警裝置結構 醫護輔助裝置 本實用新型 觸發報警器 報警流程 報警裝置 大腿根部 配件采購 穿刺口 地連接 電連接 可拆卸 頸部 電池 皮膚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脫管報警裝置,包括敷貼部和繩帶,敷貼部本身具有粘性,可直接貼于穿刺口皮膚處,繩帶可拆卸地連接于頸部或大腿根部,還包括血液傳感器和控制板,所述血液傳感器設置在敷貼部表面,所述控制板電連接血液傳感器,所述控制板包括電池和無線發射模塊,控制板獲取血液傳感器的信號后通過無線發射模塊向無線接收模塊發出信號,進而無線接收模塊觸發報警器,完成報警流程。此脫管報警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配件采購方便,具有推廣意義。此實用新型用于醫護輔助裝置領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護輔助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脫管報警裝置。
背景技術
血透病人需要植入深靜脈血透導管用于透析治療,搶救和維持生命,但深靜脈導管由于客觀原因會造成患者的一些不舒適,尤其對一些精神異常的患者,常常有脫管的風險,一旦脫管,會大量出血,導致血紅蛋白直線下降,如發現不及時,甚至會有失血性休克致死亡的風險。不僅僅在這一方面,所有的針管意外脫落都不利于病人。所以需要能反映導管連接情況的報警裝置。
專利文件血液傳感器(專利號201110009973.8)公開了一種薄片狀的血液傳感器,當血流到該血液傳感器后能夠發出電信號,專利文件也進一步公開了相關的血液檢查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脫管報警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脫管報警裝置,包括敷貼部和繩帶,敷貼部本身具有粘性,可直接貼于穿刺口皮膚處,繩帶可拆卸地連接于頸部或大腿根部,還包括血液傳感器和控制板,所述血液傳感器設置在敷貼部表面,所述控制板電連接血液傳感器,所述控制板包括電池和無線發射模塊,控制板獲取血液傳感器的信號后通過無線發射模塊向無線接收模塊發出信號。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繩帶分為兩段,分別連接在敷貼部的左右兩側。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繩帶為片體狀,兩段繩帶之間通過魔術貼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控制板和無線發射模塊置于繩帶內部。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收納控制板和無線發射模塊的這一段繩帶為夾層結構,采用硅膠材質。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控制板與血液傳感器之間的導線長度大于控制板邊緣與血液傳感器邊緣之間的最小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當連接在病人手上的導管脫落,傷口必然會出血,血液傳感器通過監測主要部位判斷是否出血,然后向護士站發送警報信號。此脫管報警裝置結構簡單,佩戴方便,監測過程不占用護士時間,使用方便通知及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的脫管報警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脫管報警裝置,包括敷貼部1和繩帶2,敷貼部1本身具有粘性,可直接貼于穿刺口皮膚處,繩帶2可拆卸地連接于頸部或大腿根部,更進一步防脫管。敷貼部1為片狀,還包括血液傳感器3和控制板4,所述血液傳感器3設置在敷貼部1表面,所述控制板4電連接血液傳感器3,所述控制板4包括電池和無線發射模塊,一般來說,選擇無線發射模塊集成在控制板4上的這一類,控制板4獲取血液傳感器3的信號后通過無線發射模塊向無線接收模塊發出信號,無線發射模塊連接報警器后,便可由報警器發出警報,完成監控流程。報警器可以是發出鈴聲,也可以選擇發出閃光。在實際中,一般血液超過5x5mm2面積后再讓控制板4發出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4065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輸電線路的工程車輛預警識別系統
- 下一篇:手機分離報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