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力盾構隧道管片接縫防水構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348976.6 | 申請日: | 2019-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90853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7 |
| 發明(設計)人: | 丁文其;吳煒楓;葉美錫;鐘潤輝;王振宇;韓文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38 | 分類號: | 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宏泰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孔 上端面 下端面 倒U型 本實用新型 密封墊本體 左右對稱 輪廓面 圓孔 主足 耐熱性 盾構隧道管片 襯砌管片 從上至下 第二圓孔 間接縫處 接縫防水 結構優化 相鄰隧道 壓緊密封 半拱形 體內部 折線形 直線型 三排 折點 成型 密封 平行 制作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盾構隧道管片接縫防水構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相鄰隧道襯砌管片間接縫處的兩個相互壓緊密封的密封墊本體,該密封墊本體的外表面包括直線型的上端面、與上端面平行的下端面以及連接上端面和下端面兩端的折線形側輪廓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面左右對稱地設有兩個倒U型孔,兩個倒U型孔之間形成主足部,每個倒U型孔與左右側輪廓之間形成兩個支足,所述的密封墊本體內部從上至下依次設有左右對稱的三排通孔,第一排通孔包括兩個半拱形通孔和兩個第一圓孔,第二排通孔為兩個設置在側輪廓面折點處的第二圓孔,第三排通孔為兩個設置在主足部的第三圓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耐熱性好、結構優化、便于制作成型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盾構隧道工程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力盾構隧道管片接縫的防水構件。
背景技術
電力輸送專用隧道相比于其它敷設方式具有隧道內部環境整潔,通風條件良好,有利于電纜的散熱,電纜運行工況比直埋或排管好,提高了電纜的使用壽命,同時,運行維護方便,有利于巡視人員及早發現并處理問題,以防患于未然的特點。電力隧道還可以根據電力發展需求很容易的增加電纜數量,同時還可避免路面重復開挖現象。對于輸送大功率的電力隧道,目前國外多采用盾構隧道形式,然而大直徑電力隧道特殊的建設與工作條件將不可避免使工程設計面臨一系列技術難題,尤其體現在地下水壓作用下管片襯砌接縫防水措施上,具體表現在電纜盾構隧道工程對接縫防水要求較高,另外由于盾構機裝配力的限制,隧道接縫處密封墊的裝配力不能過大。此外,由于電纜散熱,襯砌接縫防水材料必須要有一定的耐熱性能。
目前,我國各種用途的地下隧道工程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和建設階段,隧道設計、建設及養護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但因為發展歷史短等原因,為隧道建筑配套的密封防水材料的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數量還相當有限,此類材料的設計和生產主要以仿照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和工藝為主,部分材料還未建立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因此需要提供適用于電力盾構隧道的橡膠密封墊,使其能滿足防水要求,同時保證裝配力能滿足施工和設計要求,并在一定的張開量和拼裝誤差的情況下仍有保留較高的防水能力,此外還要求密封墊有一定的耐熱性能,以保證隧道施工期與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難題而提供一種耐熱性好、結構規整、制作方便的電力盾構隧道管片接縫防水構件,適用于電力盾構隧道管片接縫的防水工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電力盾構隧道管片接縫防水構件,包括分別設置在相鄰隧道襯砌管片間接縫處的兩個相互壓緊密封的密封墊本體,該密封墊本體的外表面包括直線型的上端面、與上端面平行的下端面以及連接上端面和下端面兩端的折線形側輪廓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面左右對稱地設有兩個倒U型孔,兩個倒U型孔之間形成主足部,每個倒U型孔與左右側輪廓之間形成兩個支足,所述的密封墊本體內部從上至下依次設有左右對稱的三排通孔,第一排通孔包括兩個半拱形通孔和兩個第一圓孔,第二排通孔為兩個設置在側輪廓面折點處的第二圓孔,第三排通孔為兩個設置在主足部的第三圓孔。
所述的倒U型孔的輪廓線包括頂部圓弧以及與頂部圓弧相切的兩條直線。
所述的兩個第二圓孔分別設置在倒U型孔的外側。
每個第三圓孔的位置低于倒U型孔頂部圓弧的弧頂高度。
所述的第一圓孔的直徑與第三圓孔相等,所述的第二圓孔的直徑小于第三圓孔的直徑,其直徑比為2:1,用以在保證防水能力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密封墊壓縮力,在斷面優化過程中,密封墊兩端容易引起應力集中,不利于降低密封墊壓縮力,若在兩端設置開孔,即第二圓孔,則可以有效改善應力集中的狀況。
一般來說,選擇較大的開孔其改善效果較好。但就兩端的開孔而言,一方面,其形心位置需位于兩端應力集中部位附近;另一方面其與鄰近開孔以及密封墊邊界須有一定的距離滿足工藝制造要求,以上兩點導致兩端開孔的半徑無法過大,因此選擇直徑比為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同濟大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3489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