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降溫增壓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264448.2 | 申請日: | 2019-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726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2 |
| 發明(設計)人: | 許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萬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1/00 | 分類號: | F25B1/00;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33247 溫州市品創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春生<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華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作箱 熱交換器 循環管道 壓縮空氣 壓縮氣體 冷卻壓縮氣體 本實用新型 側面固定 內部設置 輸氣管 增壓器 散熱 增壓 表壁 導通 氣泵 中溫 冷卻 節能 媒介 膨脹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降溫增壓器,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熱交換器。該種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由于工作箱運行中溫度過高,工作箱的散熱不夠,通過在該裝置上設置有熱交換器,熱交換器通過輸氣管向工作箱內表壁的循環管道的內部注入冷卻壓縮氣體,使得工作箱內部溫度下降,另熱交換器的媒介為通過氣泵噴氣利用壓縮空氣,該壓縮氣體通過熱交換器后,遇熱后膨脹,從而增加壓縮空氣的壓力和體積,從而在相同的使用情況下,減少了壓縮氣體的流量,從而達到了節能的效果,通過在工作箱的內部設置有相互導通且等間距的循環管道,當冷卻的增壓的氣體流經循環管道時,從而快速帶走工作箱內部的熱量,可見該實用新型,功能實用,適合推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降溫增壓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降溫增壓器。
背景技術
加工生產中工作箱里時常進行一些物料的加工生產工作,長時間加工生產物料的工作箱時常出現高溫產熱的問題,這一現象使得工作箱無法繼續工作,嚴重影響產品的生產速率。
現有的關于工作箱在工作時產熱的降溫裝置由于在結構技術上的設計存在一些缺陷,從而使得其在實用時,也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現有的關于工作箱降溫裝置,對于工作箱的降溫速率慢,降溫效果差,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箱生產產品的工作速率,如何設計出一種快速且有效的對于工作箱進行降溫的裝置,對于產品的生產速度是十分有必有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降溫增壓器,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降溫增壓器,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的一端通過導氣管連接有氣壓泵,所述氣壓泵的一端連接有進氣管,所述熱交換器的中部設置有緩沖層,所述熱交換器的內部表壁設置有第一冷卻塊和第二冷卻塊,所述工作箱的內表壁等間距設置有循環管道,兩個所述循環管道之間通過限位口相互連接,兩個所述循環管道之間通過限位口為相互導通結構,所述熱交換器的內部設置有增壓室,所述增壓室與第一冷卻塊和第二冷卻塊在空間上匹配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管通過氣壓泵與導氣管之間為導通結構,所述氣壓泵通過導氣管與熱交換器之間為導通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器通過輸氣管與循環管道之間為導通結構,所述輸氣管通過連接口與工作箱之間為可拆卸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器的底端連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形狀為梯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器的外表壁中部嵌接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的長度與熱交換器的高度相互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氣壓泵、第一冷卻塊和第二冷卻塊與外接電源之間相互電性。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循環管道之間相互平行設置,兩個所述循環管道通過限位口為密封結構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種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由于工作箱運行中溫度過高,工作箱的散熱不夠,通過在該裝置上設置有熱交換器,熱交換器通過輸氣管向工作箱內表壁的循環管道的內部注入冷卻壓縮氣體,使得工作箱內部溫度下降,另熱交換器的媒介為通過氣泵噴氣利用壓縮空氣,該壓縮氣體通過熱交換器后,遇熱后膨脹,從而增加壓縮空氣的壓力和體積,從而在相同的使用情況下,減少了壓縮氣體的流量,從而達到了節能的效果,通過在工作箱的內部設置有相互導通且等間距的循環管道,當冷卻的增壓的氣體流經循環管道時,從而快速帶走工作箱內部的熱量,可見該實用新型,功能實用,適合被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熱交換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工作箱內部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萬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萬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2644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地熱井內管換熱結構
- 下一篇:冷凝機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