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縫隙天線振子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245053.8 | 申請日: | 2019-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837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瑞典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10 | 分類號: | H01Q13/10;H01Q1/50;H01Q1/36;H01Q1/3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潤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偉斌 |
| 地址: | 518105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燕***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縫隙天線 振子 本實用新型 饋電接點 金屬片 長條狀縫隙 對稱分布 對稱設置 對稱振子 發射信號 功率容量 結構對稱 結構結合 平板縫隙 低剖面 對稱軸 可集成 重量輕 共形 饋電 天線 相距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縫隙天線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縫隙天線振子,由一結構對稱的金屬片構成,所述金屬片的對稱軸上開設有一長條狀縫隙,所述縫隙兩側分別設有與縫隙相距設置且對稱分布與縫隙兩側的饋電接點。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縫隙天線的基礎上,在縫隙的兩側對稱設置用于饋電的饋電接點,利用縫隙天線原理與對稱振子結構結合,形成用于接收或發射信號的縫隙天線振子,相比于普通的平板縫隙天線具有損耗小、功率容量高、效率高的特點,同時承襲了縫隙天線低剖面、可集成化、易于與安裝物體共形、重量輕等優點,具有更好的接收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縫隙天線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縫隙天線振子。
背景技術
縫隙天線一般指在導體面上開槽,并且利用縫隙向外輻射電磁波形成的天線,因此也可稱為開槽天線。典型的縫隙形狀是長條形的,長度約為半個波長。縫隙可用跨接在它窄邊上的傳輸線饋電,也可由導波或諧振腔饋電。這時,縫隙上激勵有射頻電磁場,并向空間輻射電磁波。
平板縫隙天線因其低剖面、可集成化、容易組陣等特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研究。縫隙天線是在波導、金屬板、同軸線或諧振腔上開縫隙,電磁波通過縫隙向外部空間輻射的天線。其特點是重量輕,具有良好的平面結構,易于與安裝物體共形。縫隙陣列天線的口徑面幅度分布容易控制,口徑面利用率高,可以實現低副瓣或極低副瓣。同時縫隙天線還具有結構牢固、簡單緊湊、易于加工、饋電方便、架設簡單等優勢。
通常用的縫隙天線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縫隙開在金屬平板上的平板縫隙天線,一種是縫隙開在波導壁上的波導縫隙天線,然而平板縫隙天線卻因為損耗較大、功率容量低、效率不高,發展較為緩慢。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不足,提供一種損耗小、功率容量高、效率高的縫隙天線振子。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縫隙天線振子,由一結構對稱的金屬片構成,所述金屬片的對稱軸上開設有一長條狀縫隙,所述縫隙兩側分別設有與縫隙相距設置且對稱分布與縫隙兩側的饋電接點。
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縫隙天線的基礎上,在縫隙的兩側對稱設置用于饋電的饋電接點,利用縫隙天線原理與對稱振子結構結合,形成用于接收或發射信號的縫隙天線振子,相比于普通的平板縫隙天線具有損耗小、功率容量高、效率高的特點,同時承襲了縫隙天線低剖面、可集成化、易于與安裝物體共形、重量輕等優點,具有更好的接收效果。
所述金屬片的邊緣包括平行于縫隙的兩邊,平行于縫隙的金屬片兩邊對稱設有折起的第一加強片,帶寬更寬,增益更高,極大地改善了信號接收效果。房車天線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縫隙天線振子,即使使用過程中房車經過路面崎嶇的道路,接收效果也不受影響。此外,第一加強片折起形成于金屬片的兩邊,使得振子結構堅固穩定,從而保證信號接收、反射、傳遞的穩定性,保證信號的接收效果。
優選地,為了確保信號的接收效果,所述第一加強片與金屬片之間的角度α滿足:150°≤α<180°。
優選地,所述第一加強片中部設有向外延伸的加強翼片,能夠調整天線的輸入阻抗,使天線的輸入阻抗與天線饋線相匹配,最大化天線的接收功率。
所述金屬片的邊緣包括垂直于縫隙的兩邊,垂直于縫隙的金屬片兩邊對稱設有折起的第二加強片,帶寬進一步拓寬,增益進一步增高,更好地改善了信號接收效果。進一步降低房車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縫隙天線振子使用過程中經過路面崎嶇的道路時對接收效果的影響。此外,第二加強片折起形成于金屬片的兩邊,使得振子結構堅固穩定,從而保證信號接收、反射、傳遞的穩定性,保證信號的接收效果。
優選地,為了確保信號的接收效果,所述第二加強片與金屬片之間的角度β滿足:90°<β≤150°。
優選地,所述金屬片為矩形薄片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24505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RFID標簽
- 下一篇:一種基于共面結構寬帶可調諧THz吸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