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醫溫針灸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233739.5 | 申請日: | 2019-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58310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伍茜;馮婷;張廣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伍茜 |
| 主分類號: | A61H39/08 | 分類號: | A61H39/08;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562400 貴州省黔西***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醫 針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醫溫針灸器,涉及中醫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中醫溫針灸器,包括溫針灸器外殼,所述溫針灸器外殼下表面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有支撐平衡桿,所述支撐平衡桿遠離溫針灸器外殼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橡膠圓球,所述溫針灸器外殼下表面的中心處貫穿有銀針夾持裝置,所述溫針灸器外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固定環,所述連接固定環的表面開設有通氣孔,所述連接固定環遠離溫針灸器外殼的一側開設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活動桿。該中醫溫針灸器,通過艾絨放置裝置的設置,從而在艾絨燃燒后的艾灰可通過艾絨放置裝置上的移動把手把艾絨放置裝置拿出,然后把艾灰倒出另行處理,進而達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醫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中醫溫針灸器。
背景技術
溫針灸是一種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療法,適用于既需留針又須施灸的疾病。目前教材講授和臨床使用的溫針灸的操作方法是:針刺得氣后留針期間,將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一段長約2厘米的艾段穿置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段燒完后除去灰燼將針起出。
目前這種操作方法在臨床使用時有其不便之處:一是燃燒中或燃燒后的艾灰及火星容易脫落而燙傷患者的皮膚或燒灼其衣物,或對治療環境的衛生造成影響,二是艾絨或艾條段會很快燃盡,同時艾灸熱量有很大一部分會散失,故熱力不能持久和深透,三是艾絨或艾條段與皮膚的距離無法調節,使溫針的療效降低,或者固定距離持續的熏灼,會使患者局部皮膚產生燒灼感,甚至皮膚被燙傷,治療舒適度得不到保障。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醫溫針灸器,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中醫溫針灸器,包括溫針灸器外殼,所述溫針灸器外殼下表面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有支撐平衡桿,所述支撐平衡桿遠離溫針灸器外殼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橡膠圓球,所述溫針灸器外殼下表面的中心處貫穿有銀針夾持裝置,所述溫針灸器外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固定環,所述連接固定環的表面開設有通氣孔,所述連接固定環遠離溫針灸器外殼的一側開設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遠離活動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蓋子,所述蓋子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隔熱層,所述隔熱層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有密封橡膠圈,所述蓋子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提手,所述溫針灸器外殼的內側壁開設有橫縱移動滑槽,所述橫縱移動滑槽的內部卡接有滑輪,所述滑輪遠離橫縱移動滑槽一側的中心處活動連接有活動軸,所述活動軸遠離滑輪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艾絨放置裝置。
可選的,所述支撐平衡桿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支撐平衡桿呈矩形陣列的形式固定連接于溫針灸器外殼的下表面,且所述支撐平衡桿的材質為樺木。
可選的,所述銀針夾持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內部開設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固定彈簧,所述固定彈簧遠離空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表面涂設有橡膠防滑層。
可選的,所述橫縱移動滑槽由環形橫滑槽和縱向滑槽組成,且環形橫滑槽和縱向滑槽相連通。
可選的,所述艾絨放置裝置包括移動把手,所述移動把手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導熱管,所述導熱管遠離移動把手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有擋板。
可選的,所述導熱管的內部為中空結構,所述外殼的一端位于溫針灸器外殼的內部,且所述外殼位于溫針灸器外殼內部的一端套裝有導熱管。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醫溫針灸器,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伍茜,未經伍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23373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清潔的抽濾釜
- 下一篇:一種電吹風的出風結構及電吹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