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帶寬阻帶雙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232489.3 | 申請日: | 2019-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159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云;向凱燃;陳付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1/203 | 分類號: | H01P1/20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馮炳輝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諧振器 本實用新型 雙工器 阻帶 雙面覆銅介質板 輸出端口 微帶線 帶寬 四分之一波長 雜波信號干擾 輸入端口 總體設計 側面 通信系統 接地板 體積小 短路 覆銅 緊湊 兩組 通帶 諧波 制作 | ||
1.一種微帶寬阻帶雙工器,以印刷電路板的方式制作在雙面覆銅介質板上,所述雙面覆銅介質板的一側面為微帶線層,其另一側面為覆銅接地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帶線層上分別形成有輸入端口、第一輸出端口、第二輸出端口、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第三諧振器、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和第六諧振器;所述輸入端口連接有第一饋線,用于饋入電磁波信號;所述第一輸出端口連接有第二饋線,用于饋出電磁波信號;所述第二輸出端口連接有第三饋線,用于饋出電磁波信號;所述第一輸出端口與第二饋線的組合和第二輸出端口與第三饋線的組合分別位于第一饋線的兩側,且所述第二饋線和第三饋線分別垂直于第一饋線,所述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位于由第一饋線和第二饋線組成的直角區域中,所述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和第六諧振器位于由第一饋線和第三饋線組成的直角區域中;所述輸入端口和第一饋線通過耦合間隙對位于第一饋線兩側的第一諧振器和第四諧振器進行饋電,所述第一諧振器是由第一接地空、第一微帶線和第二微帶線組成的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短路諧振器,所述第一微帶線連接第二微帶線,且所述第一接地空放置在第一微帶線的末端,所述第四諧振器是由第二接地空、第三微帶線和第四微帶線組成的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短路諧振器,所述第三微帶線連接第四微帶線,且所述第二接地空放置在第三微帶線的末端,所述第一接地空和第二接地空用于連接微帶線和接地板;所述第一諧振器通過第一接地空對第二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進行耦合饋電,且所述第一諧振器和第二諧振器關于第三諧振器的中軸線呈鏡像對稱,所述第二諧振器通過耦合間隙對第二饋線進行饋電,信號從第一輸出端口饋出,完成信號傳輸;所述第二諧振器是由第一接地空、第五微帶線和第六微帶線組成的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短路諧振器,所述第五微帶線連接第六微帶線,且所述第一接地空位于第五微帶線的末端,所述第三諧振器是由第一接地空、第七微帶線和第八微帶線組成的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短路諧振器,所述第七微帶線連接第八微帶線,且所述第一接地空位于第七微帶線的末端;所述第四諧振器通過第二接地空對第五諧振器和第六諧振器進行耦合饋電,且所述第四諧振器和第五諧振器關于第六諧振器的中軸線呈鏡像對稱,所述第五諧振器通過耦合間隙對第三饋線進行饋電,信號從第二輸出端口饋出,完成信號傳輸;所述第五諧振器是由第二接地空、第九微帶線和第十微帶線組成的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短路諧振器,所述第九微帶線連接第十微帶線,且所述第二接地空位于第九微帶線的末端,所述第六諧振器是由第二接地空、第十一微帶線和第十二微帶線組成的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短路諧振器,所述第十一微帶線連接第十二微帶線,且所述第二接地空位于第十一微帶線的末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帶寬阻帶雙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為同一組諧振器,工作在2.5GHz;所述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和第六諧振器為另一組諧振器,工作在2GHz。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帶寬阻帶雙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第四諧振器和第五諧振器均通過彎折來減少諧振器的尺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帶寬阻帶雙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諧振器和第六諧振器均為T形結構,以減少諧振器的尺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帶寬阻帶雙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端口、第一輸出端口和第二輸出端口均為50歐姆匹配端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23248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