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231021.2 | 申請日: | 2019-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352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焱;徐偉;徐卓然;余長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工業園區新國大研究院;蘇州安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079 | 分類號: | H04B10/07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芯光纖 光性能監測 光電探測器 輸出端連接 模式耦合 扇出 本實用新型 無芯光纖 偏振模式色散 光輸入信號 輸入端連接 光信噪比 影響數據 發送機 接收光 輸入端 色散 纖芯 芯數 光纖 傳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包括無芯光纖、多芯光纖、扇出設備以及多個光電探測器,所述無芯光纖的輸入端連接光輸入信號,無心光纖的輸出端連接多芯光纖的輸入端,所述多芯光纖的輸出端連接扇出設備,所述扇出設備的輸出端連接多個光電探測器,所述光電探測器的數量與多芯光纖的纖芯芯數保持一致。通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實現了在不對發送機進行修改、不影響數據傳輸的情況下對所接收光信號的光性能監測,包括光信噪比、色散、偏振模式色散等。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傳輸技術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比如高清直播、虛擬現實、云計算等,光纖系統通信數據量日益提升。為滿足目前互聯網通信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的要求,高速動態可重構光通信網絡技術受到極大關注。其中,實現高速動態可重構光網絡的實時光性能檢測具有重要的意義。光通信系統性能檢測通過直接測量光信號通過信道傳輸后的損傷參數,如光信噪比、信道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檢測光網絡物理層的傳輸狀態,保證通信網絡的可靠性,并為通信網絡的維護提供依據。傳統的光性能監測,比如光信噪比監測依賴于高速采樣示波器,通過觀察眼圖實現光信噪比監測,然后這種方法效率很低,且非常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其可以在不對發送機進行修改的情況下,直接對所接收的光信號進行光性能的監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包括無芯光纖、多芯光纖、扇出設備以及多個光電探測器,所述無芯光纖的輸入端連接光輸入信號,無心光纖的輸出端連接多芯光纖的輸入端,所述多芯光纖的輸出端連接扇出設備,所述扇出設備的輸出端連接多個光電探測器,所述光電探測器的數量與多芯光纖的纖芯芯數保持一致。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無芯光纖用多模光纖替代。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無芯光纖的長度小于10mm。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多芯光纖的長度小于50mm。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多芯光纖的纖芯芯數不受限制,多芯光纖的纖芯直徑以及纖芯與纖芯之間的間距不受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光輸入信號采用待測光信號。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無芯光纖與多芯光纖的連接方式以及無芯光纖與光輸入信號的連接為光纖熔接機熔接,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熔接、錯位熔接、拉錐熔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實現了在不對發送機進行修改、不影響數據傳輸的情況下對所接收光信號的光性能監測,包括光信噪比、色散、偏振模式色散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 是本實用新型基于多芯光纖模式耦合的光性能監測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工業園區新國大研究院;蘇州安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工業園區新國大研究院;蘇州安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2310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