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采血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85108.0 | 申請日: | 2019-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953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9 |
| 發明(設計)人: | 翟玉美;武悅鏡;于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33 | 分類號: | A61B50/33;A61B5/1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9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第二區域 采血管 插管孔 采血 第一區域 分開放置 固定單元 存放腔 盤裝置 橡膠體 殼體 本實用新型 并列設置 分開設置 交叉感染 徑向固定 徑向向外 彈性圈 夾持圈 力作用 上端口 緊縮 壓迫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血盤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包括第一區域部和第二區域部;第一區域部設置有至少兩個并列設置且相互獨立的存放腔;第二區域部上形成有若干插管孔;采血盤裝置還包括對應每一插管孔的上端口設置一個并用于對采血管徑向固定的固定單元;通過相對分開設置的第一區域部和第二區域部,可將采血用物品與采血管分開放置,并第二區域部設置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存放腔,也可使得采血用物品根據使用情況分開放置,從而防止交叉感染,并保證使用方便;另外,由于對應每一插管孔設置固定單元,兩橡膠體共同形成環形的夾持圈,采血管插入時會對橡膠體造成徑向向外的壓迫,而在彈性圈的緊縮力作用下,使得采血管穩定的安放在插管孔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器械工具,特別涉及一種采血盤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院的檢驗科及臨床科室,經常需要對患者進行指血的采集,血液標本正確采集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在進行采血時,采血人員每次將采血物品堆放在普通的托盤里,如一次性使用無菌末梢采血針盒、一次性微量采血吸管盒、酒精棉簽桶、廢棄棉簽桶和醫用干棉簽等等,并將這些用品堆放在一個普通的托盤里,既容易產生交叉感染,使用時也不方便。而且,用于儲存病患血液的采血管在采血后也是直接放置在托盤里,即采血管的放置穩定性不能有效保證,很容易產生晃動或自托盤上掉落的風險。因此,需要對現有的采血盤進行改進,使其可對不同功能的醫用采血物品單獨存放,而且還能有效保持采血管在采血后的穩定放置,降低因疏忽造成采血管掉落被打碎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血盤裝置,其不僅可對不同功能的醫用采血物品單獨存放,而且還能有效保持采血管在采血后的穩定放置,降低因疏忽造成采血管掉落被打碎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的采血盤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包括用于存放采血用物品的第一區域部和用于安放采血管的第二區域部;
第一區域部設置有至少兩個并列設置且相互獨立的存放腔,且對應每一存放腔單獨設置有蓋板;第二區域部上形成有若干用于豎向放置采血管的插管孔;
采血盤裝置還包括對應每一插管孔的上端口設置一個并用于對采血管徑向固定的固定單元,固定單元包括套體、橡膠體和彈性圈,套體在同一軸向位置處設置有兩個成徑向對稱的安裝孔,橡膠體在每一安裝孔內設置一個,并每一橡膠體內側沿徑向伸入安裝孔內并內側超出套體內壁,彈性圈外套在兩橡膠體外側并為兩橡膠體提供徑向向內的緊縮力。
進一步,橡膠體包括徑向內凹形成的弧形部和在弧形部軸向上下兩側各設置一個并外貼套體外側壁的定位部,彈性圈外套設置在兩橡膠體的弧形部形成的外凹槽內。
進一步,套體的下部設置有內螺紋段,插管孔的上端外側設置有與內螺紋段螺紋連接配合的外螺紋段。
進一步,套體的下部內側還設置有用于定位到插管孔的上端的內凸肩。
進一步,套體的上端口內側為自上而下橫截面積逐漸變小的錐形導向孔。
進一步,殼體整體成長方形結構,第一區域部為長方形,第二區域部為正方形。
進一步,殼體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采血盤裝置,通過相對分開設置的第一區域部和第二區域部,可將采血用物品與采血管分開放置,并第二區域部設置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存放腔,也可使得采血用物品根據使用情況分開放置,從而防止交叉感染,并保證使用方便;另外,由于對應每一插管孔設置固定單元,兩橡膠體共同形成環形的夾持圈,采血管插入時會對橡膠體造成徑向向外的壓迫,而在彈性圈的緊縮力作用下,使得采血管穩定的安放在插管孔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2為圖1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未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851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