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鼠用防旋髓內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63354.6 | 申請日: | 2019-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7739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閆吉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D1/00 | 分類號: | A61D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鎮西;張敏 |
| 地址: | 43003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鼠用防旋髓內針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鼠用防旋髓內針,該髓內針包括第一針體和針尖,所述第一針體具有近端和用于插入骨髓腔內的遠端,所述第一針體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且第一針體的橫截面面積由近端向遠端逐漸減小直至形成針尖。本實用新型的髓內針既保證了針體粗大、穩定牢固,又可防止軸向位移和轉動,增加了固定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鼠用防旋髓內針。
背景技術
目前,大鼠及小鼠骨折模型常被用來研究骨折的愈合及相關機制,現有的骨折固定方式一般采用克氏針固定,但由于克氏針是圓柱形桿狀結構,且針桿表面光滑,造成骨折部位固定不牢固,導致骨折端旋轉移位,甚至骨折端分離,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至今,尚未有一種專門針對鼠用骨折模型的髓內針。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鼠用防旋髓內針,該髓內針既保證了針體粗大、穩定牢固,又可防止軸向位移和轉動,增加了固定的穩定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鼠用防旋髓內針,包括第一針體和針尖,所述第一針體具有近端和用于插入骨髓腔內的遠端,所述第一針體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且第一針體的橫截面面積由近端向遠端逐漸減小直至形成針尖。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的橫截面為正方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為實心垂直桿狀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的橫截面為正三角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的近端上方還設置有與其一體成型的第二針體。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針體的橫截面為正方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和第二針體為弧形桿狀結構。
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第二針體以及針尖為金屬材料制成的一體構件。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針體、第二針體以及針尖均為實心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其一,本實用新型的鼠用防旋髓內針設計有針體和針尖,且針體的橫截面呈正多邊形,針體的外表面具有多個面,打入大鼠或者小鼠的骨髓腔后,髓內針與鼠骨的多個面相接觸,起到穩定骨折端部和抗旋轉作用,又防止軸向位移和轉動,增加了固定的穩定性。
其二,本實用新型的針體橫截面面積由近端向遠端逐漸減小直至形成針尖,既保證了針體粗大、穩定牢固,而且在實驗終點又容易拔出髓內針,方便骨折愈合后標本的采集。
其三,本實用新型的鼠用防旋髓內針可以根據大鼠或者小鼠的股骨或者脛骨髓腔的形狀不同,將針體設計為橫截面呈正方形、三角形或者兩者相結合,使得針體的形狀與老鼠脛骨的髓腔形狀更為匹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鼠用防旋髓內針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鼠用防旋髓內針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鼠用防旋髓內針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鼠用防旋髓內針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第一針體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第二針體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第一針體1(近端1.1、遠端1.2)、針尖2、第二針體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案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情況,但它們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未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6335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滑塊下死點能高精度重復定位的液壓沖床
- 下一篇:一種可拆卸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