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負壓引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59195.2 | 申請日: | 2019-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2874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愛妹;劉沛珍;鄧燕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A61M2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張玲春;李小林 |
| 地址: | 51008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引流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球,所述引流球頂部設有進液口、底部設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連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接口與所述排液口連通,所述三通的第二接口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二接口外壁連接有匹配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塞子,所述三通的第三接口外壁設有外螺紋、端部連接有匹配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塞子,所述三通設有用于開啟/關閉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的閥門。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負壓引流裝置,減少了現有技術中引流球要反復打開排液口引起的感染風險,整個裝置操作方便,使用靈活,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負壓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負壓引流技術在臨床醫學上被廣泛應用,主要應于清理手術后傷口創面的滲出物,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引流裝置主要有帶引流管的引流袋和可以產生負壓的引流球。然而,現有的引流球其排液口端通常是或可開合的密封結構,在進行引流操作時,引流球內會存在一定的負壓,導致無法觀察引流液的量,而且操作過程中需要反復打開排液口,導致感染的風險大大提高。此外,現有的引流袋和引流球往往單獨使用,不能充分利用各自的優點,使用局限性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負壓引流裝置,能夠減少引流過程中的感染風險,操作靈活方便。
本實用新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球,所述引流球頂部設有進液口、底部設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連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接口與所述排液口連通,所述三通的第二接口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二接口外壁連接有匹配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塞子,所述三通的第三接口外壁設有外螺紋、端部連接有匹配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塞子,所述三通設有用于開啟/關閉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的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進液口內設有第一單向閥。
進一步的,所述進液口連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遠離所述進液口的管壁上設有若干引流孔。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球上設有刻度標識,所述刻度標識的最小分辨率為10ml。
進一步的,還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與所述引流球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袋包括袋體、設于所述袋體頂部的連接管及設于所述袋體底部的放液口,所述連接管的自由端部內設有與所述第三接口匹配的內螺紋。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管自由端部的外壁連接有匹配所述連接管內徑的第三塞子。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管靠近所述袋體的一端內設有第二單向閥。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管的長度為30cm。
進一步的,所述放液口內設有排放閥。
本實用新型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通過上述結構設置,控制三通的閥門打開第二接口同時關閉第三接口,外界的空氣進入引流球內,使引流球呈現無負壓狀態,方便觀察引流液的量,減少了現有技術中引流球要反復打開排液口引起的感染風險。第一塞子可以塞緊第二接口,以便在不需要使用第二接口時減少外界空氣的污染。三通的第三接口設有外螺紋和第二塞子,當引流液的量不多時僅需要將第二塞子塞緊,方便病人活動;當引流液的量較多時,通過外螺紋即可連接引流袋,引流球的液體可以直接擠壓進引流袋,不需要反復分離引流球的排液口,減少了感染的風險,整個裝置操作方便,使用靈活,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負壓引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未經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5919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觸發式電子防盜鎖
- 下一篇:一種新型高強度分子塑料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