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49996.0 | 申請日: | 2019-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546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1 |
| 發明(設計)人: | 肖廣兵;孫寧;陳勇;李宏恩;沈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Q9/00 | 分類號: | B60Q9/00;B60Q1/52;B60R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偉 |
| 地址: | 21004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體 汽車交通事故 上端固定 防止器 攝像頭 后保險杠 激光測距 警示燈組 前保險杠 數據接收 蜂鳴器 轉換箱 追尾 雷達 本實用新型 內部固定 前方車輛 保護箱 有效地 車內 顯示屏 交通事故 概率 安全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前端固定連接有前保險杠,且前保險杠前端從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有第一激光測距雷達、第一攝像頭和第一警示燈組,所述車體后端固定連接有后保險杠,且后保險杠后端從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有第二警示燈組、第二攝像頭和第二激光測距雷達,所述車體內部固定連接有數據接收轉換箱,且數據接收轉換箱上端固定連接有顯示屏,所述車體內部上端固定連接有保護箱,所述車體內部上端固定連接有蜂鳴器,且蜂鳴器位于保護箱內部。該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防止駕駛員對前方車輛進行追尾,且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降低追尾概率,使車內人員的安全得到保證。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行車安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
背景技術
汽車逐漸成為大眾的代步工具,所以行車安全問題得到廣泛的關注,每年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十分驚人,所以提醒駕駛員安全駕駛的必要性就不斷增加,安全駕駛可以提高駕駛人的生命安全,同時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但是現有的汽車,內部并沒有設置有車距提醒裝置,所以導致許多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不注意前后車輛的間距,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同時現有的車輛無法對前后的車輛將進行提醒,從而增加了追尾概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現有的汽車,內部并沒有設置有車距提醒裝置,所以導致許多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不注意前后車輛的間距,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同時現有的車輛無法對前后的車輛將進行提醒,從而增加了追尾概率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前端固定連接有前保險杠,且前保險杠前端從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有第一激光測距雷達、第一攝像頭和第一警示燈組,且第一警示燈組內部固定連接有燈泡,所述車體后端固定連接有后保險杠,且后保險杠后端從左至右依次固定連接有第二警示燈組、第二攝像頭和第二激光測距雷達,且第二警示燈組內部固定連接有燈泡,所述車體內部固定連接有數據接收轉換箱,且數據接收轉換箱上端固定連接有顯示屏,所述車體內部上端固定連接有保護箱,且保護箱下端開設有透聲孔,所述車體內部上端固定連接有蜂鳴器,且蜂鳴器位于保護箱內部。
優選的,所述第一激光測距雷達和第一警示燈組關于第一攝像頭的垂直中心線對稱,且第一激光測距雷達的長度大于第一警示燈組的長度。
優選的,所述燈泡在第一警示燈組內部等間距分布,且燈泡前端與第一警示燈組前端存在一定距離差。
優選的,所述第二警示燈組和第二激光測距雷達關于第二攝像頭的垂直中心線對稱,且第二警示燈組與第二激光測距雷達和第二攝像頭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差。
優選的,所述保護箱與蜂鳴器的垂直中心線重疊,且保護箱內側與蜂鳴器外側存在一定距離差。
優選的,所述透聲孔在保護箱下端等間距分布,且透聲孔上端與蜂鳴器下端存在一定距離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汽車交通事故防止器,在現有的汽車上進行改動,通過在汽車前保險杠處增加激光測距雷達,可以使車輛與前方的距離可以得到檢測,且車體內部設置有蜂鳴器,可以在車距較為接近時,對駕駛員進行提醒,防止駕駛員對前方車輛進行追尾,且當激光測距雷達檢測到與前車距離較接近時,可以控制警示燈組亮起,對前方車輛進行提醒,兩個司機同時做出判斷,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顯示屏可以放出攝像頭所拍場景,方便司機進行調整,且車輛后端也設置有相同的配制,可以有效地防止該車輛被追尾,從而降低追尾概率,使車內人員的安全得到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未經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499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盲區監測系統場地測試系統
- 下一篇:車輛的感知系統和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