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39100.0 | 申請日: | 2019-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7017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9 |
| 發明(設計)人: | 黃而發;徐尚優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正恒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47/82 | 分類號: | B65G47/82;B65G57/0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品鍋 收集室 翻轉裝置 緩沖板 拋式 疊加 擠壓 本實用新型 輸送帶輸送 傳送支架 工作效率 緩沖彈簧 連接彈簧 生產設備 時間成本 推動氣缸 向下移動 翻蓋 定位塊 放置桌 活動塊 掉落 翻轉 緩沖 推入 電機 通電 壓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銥鍋生產設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包括收集室、傳送支架和放置桌。該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通過電機通電將成品鍋通過輸送帶輸送到放置桌上,推動氣缸工作使得推動塊向前推動成品鍋,將成品鍋推入定位塊中,將翻蓋翻過來蓋住收集室,成品鍋擠壓活動塊,使得連接彈簧壓縮,使得成品鍋下降,掉落在緩沖板上,完成了第一步緩沖,使得成品鍋不會因為翻轉時產生的力而導致損壞且使得成品鍋更加準確的掉入收集室中,緩沖板在成品鍋的作用下向下移動,擠壓緩沖彈簧使得成品鍋不會損壞,成品鍋在收集室中不斷的疊加,減少了人工整理和人工疊加的時間成本,使得工作效率增加。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銥鍋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
背景技術
銥的化學性質很穩定,是最耐腐蝕的金屬,銥對酸的化學穩定性極高,不溶于酸,只有海綿狀的銥才會緩慢地溶于熱王水中,如果是致密狀態的銥,即使是沸騰的王水,也不能腐蝕,銥鍋為使用銥金屬制作的坩堝,銥坩堝可用于人工晶體行業、人造寶石和藍寶石長晶法。
市面上的銥鍋生產后一般需要將成品鍋堆疊在一起方便搬運,人工堆疊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人力,傳統的鐵鍋堆疊機構所需要的部件較多,且工作原理復雜,為此我們提供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來解決上述所提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具備方便銥鍋疊放等優點,解決了人工疊放效率低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方便銥鍋疊放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包括收集室、傳送支架和放置桌,所述收集室內部的左右兩側壁均開設有緩沖槽,收集室內部的底壁固定連接有數量為四個的緩沖彈簧,四個所述緩沖彈簧的頂部均與緩沖板固定連接,緩沖板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延伸至緩沖槽內部的滑塊,所述收集室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收集室頂部的右側通過合頁鉸接有與支撐柱相接觸的翻蓋,翻蓋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定位塊,定位塊內部的左右兩側壁和前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連接彈簧,連接彈簧靠近定位塊中心點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延伸至定位塊內側的活動塊,活動塊的底部固定連接位有于定位塊內部的卡塊,所述放置桌位于翻蓋的后側,放置桌頂部的后側固定連接有推動氣缸,推動氣缸的前側固定連接有推動塊,所述放置桌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擋位塊,放置桌的左側放置有傳送支架,傳送支架左側的后側面固定連接有電機座,電機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貫穿傳送支架與延伸至傳送支架前側的連軸固定連接,傳送支架右側的前側固定連接有延伸至傳送支架后側的固定軸,兩個所述連軸的外部均套接有轉筒,左側所述轉筒的外部套接有套接在右側所述轉筒外部的輸送帶。
優選的,所述收集室為中空矩形室,收集室前側的內側開設有開口。
優選的,所述定位塊為中空圓環塊,定位塊的內壁后側為開口。
優選的,所述活動塊為梯形塊,活動塊遠離連接彈簧的一側為傾斜面,傾斜面的傾斜角為四十五度。
優選的,所述放置桌與翻蓋平齊,且推動塊與定位塊的中心線平齊,推動塊的前側面為弧形面。
優選的,所述緩沖板的表面為橡膠面,且支撐柱為L形實心柱。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銥鍋生產線用外拋式接鍋翻轉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正恒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州正恒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391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