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29205.8 | 申請日: | 2019-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377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何裕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南海達牌織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49/06 | 分類號: | D03D4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21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經紗 豎板 送經機構 抬升桿 轉軸 本實用新型 側壁 滑動連接 轉動連接 空腔 紗布 送紗 傳送 生產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包括兩塊豎板,兩塊所述豎板之間設有經紗軸、轉軸和抬升桿,所述經紗軸的兩端和轉軸的兩端均與兩塊豎板相對的側壁均轉動連接,所述抬升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塊豎板相對的側壁滑動連接,所述抬升桿位于轉軸和經紗軸之間設置,兩塊所述豎板內均設有空腔,兩個所述空腔內均設有用于控制經紗進行傳送的送經機構。本實用新型可以是經紗軸連續高精度的進行送紗,使得紗布的生產質量較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輔助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
背景技術
按紗線原料分類純紡紗純紡紗是由一種纖維材料紡成的紗,如棉紗、毛紗、麻紗和絹紡紗等,此類紗適宜制作純紡織物,混紡紗混紡紗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纖維所紡成的紗,如滌綸與棉的混紡紗,羊毛與粘膠的混紡紗等,此類紗用于突出兩種纖維優點的織物,按紗線在進行編織時分為經紗和緯紗進行編織。
現有的紡織用送經機械不能對經紗傳送時的張力加以控制,紡織后的紡織布會發生過松或者過于緊繃的現象,導致紗布的生產質量較差,合格率較低。
為此,我們提出來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經紗傳送過程中張力精度較低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包括兩塊豎板,兩塊所述豎板之間設有經紗軸、轉軸和抬升桿,所述經紗軸的兩端和轉軸的兩端均與兩塊豎板相對的側壁均轉動連接,所述抬升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塊豎板相對的側壁滑動連接,所述抬升桿位于轉軸和經紗軸之間設置,兩塊所述豎板內均設有空腔,兩個所述空腔內均設有用于控制經紗進行傳送的送經機構。
優選地,所述送經機構包括兩根均與空腔內側壁水平轉動連接的傳動軸,所述抬升桿的一端轉動貫穿豎板并延伸至空腔內,所述空腔的側壁上設有與抬升桿相匹配的條型開槽,所述抬升桿位于空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所述空腔內設有用于對限位板進行復位的復位機構,所述限位板靠近傳動軸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齒條,所述空腔內側壁上豎直滑動連接有第二齒條,兩根所述傳動軸上均同軸固定連接有齒輪,兩個所述齒輪分別與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相嚙合,所述經紗軸的兩端分別轉動貫穿兩塊豎板并延伸至空腔內,兩根所述傳動軸之間通過傳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經紗軸的兩端分別轉動貫穿兩塊豎板并延伸至空腔內,所述經紗軸位于空腔內的部分側壁上設有與第二齒條匹配的卡槽。
優選地,所述復位機構包括豎直滑動貫穿限位板的限位桿,所述限位桿的上下兩端均與空腔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限位板外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空腔的內側壁和限位板的上端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兩個皮帶輪,兩個所述皮帶輪分別與兩根傳動軸同軸固定連接,兩個所述皮帶輪之間通過皮帶傳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經紗軸和轉軸與兩塊豎板之間均通過轉動軸承轉動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設置送經機構,通過紡織機拉動經紗,使得經紗具有一定的張力后,經紗會將抬升桿小幅度的抬升,抬升桿會帶動限位板向上移動,限位板帶動其中一根傳動軸轉動,其中一根傳動軸帶動另一根傳動軸轉動,另一根傳動軸帶動第二齒條向下移動,從而使得經紗軸可以對經紗進行連續高精度放紗,當經紗張力不夠時,抬升桿會恢復原位,第二齒條即會將經紗軸卡住,避免其繼續放紗。
本實用新型可以是經紗軸連續高精度的進行送紗,使得紗布的生產質量較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精度連續送經機構的俯視結構透視圖;
圖2為圖1中A-A向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南海達牌織造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南海達牌織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292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