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K-K接收的雙偏振QAM調制直接檢測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21603.5 | 申請日: | 2019-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506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彥甫;范林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 主分類號: | H04B10/532 | 分類號: | H04B10/532;H04B10/54;H04B10/556;H04B10/66;H04L27/36;H04L27/3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羅志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接收端 本實用新型 光電探測器 偏振分束器 信號發射端 直接檢測 轉換單元 通信系統 偏振 數據判決單元 短距離通信 傳輸鏈路 頻譜效率 載波恢復 激光器 分束器 環形器 移頻器 功耗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于K?K接收的雙偏振QAM調制直接檢測通信系統,包括信號接收端和信號發射端,所述信號接收端與所述信號發射端通過傳輸鏈路連接,所述信號接收端包括激光器、分束器、移頻器、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第二偏振分束器PBS2、第一光電探測器PD1、第二光電探測器PD2、第一KK轉換單元KK1、第二KK轉換單元KK2、載波恢復及數據判決單元和第一環形器C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頻譜效率;另一方面,極大地降低了功耗,使得該適用于短距離通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短距離光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K-K接收的雙偏振QAM調制直接檢測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基于數據中心的云服務和應用的發展,使得短距離通信對頻譜的需求不斷的增長。截至今日,數據中心(DC)通信流量已是全球通信流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據思科全球云指數預測,2020 DC的信息交互量將達到15 Zbit,相比2017年增加了兩倍。在這其中,將近77%的通信在數據中心內部進行交互,主要包括數據的生成、存儲、處理和驗證等行為。巨大的信息交互量的刺激了對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短距離通信方案的需求。基于數據中心的尺寸和容量現狀,以單模光纖(SMF)部署的數據中心互聯網絡主要分布在500m到10km的距離范圍內,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傳統的相干通信方案,后續高速DSP處理模塊功耗過大,實現成本過高,這使得傳統相干光通信方案很難直接運用于短距離通信。然而,相干檢測方案可以在四個維度上進行信號調制,同時,本振光的引入可以極大地提高接收機的靈敏度,是實現高速短距離通信的有效備選方案之一。因此,有文獻提出通過使用合理的結構設計和光學元器件去代替復雜DSP(數字信號處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模塊,從而大大降低功耗。但是,在另一方面,相干接收需要混頻器及四對平衡探測器,增加成本的同時也限制了器件的集成度。因此,如何以直接檢測的方式,結合低復雜度DSP來實現雙偏振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制)信號傳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基于上述市場驅動和技術挑戰,相關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在降低DSP復雜度方面,通過使系統工作在0色散波長附近,可以忽略色散的影響;使用同一激光器作本振光和信號載波,并對信號路與本振光路進行相位匹配,可以替代DSP中載波恢復模塊;通過反饋控制偏振控制器,實現偏振混疊的補償。但上述方案中偏振混疊補償的反饋控制量多達三個,實現較為復雜。另外,通過結合Stokes接收及Kramers-Kronig(K-K)接收,可以以直接檢測的方式實現雙偏振QAM信號傳輸。但是該方案需要復雜的算法來實現偏振混疊的補償,同時,接收及結構也較為復雜。
基于此,如何提出一種更為簡單、有效的偏振混疊補償方案,結合Kramers-Kronig接收,僅需兩個PD(光電探測器),即可實現雙偏振QAM信號傳輸,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于K-K接收的雙偏振QAM調制直接檢測通信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216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