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薄路面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19781.4 | 申請日: | 2019-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197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軍;易浩;李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曉軍 |
| 主分類號: | E01C7/32 | 分類號: | E01C7/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54 陜西省西安市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路面結構 乳化瀝青 水泥改性 增強混凝土層 舊路面 本實用新型 磨耗層 碎石 鋪設 承載能力 混凝土層 剪切破壞 膠凝材料 路面養護 施工成本 施工難度 加鋪層 抗剪切 外加劑 集料 減薄 混凝土 斷裂 路基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超薄路面結構,由鋪設在路基或舊路面上的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和鋪設在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的碎石磨耗層組成,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的厚度為1cm~18cm,碎石磨耗層的厚度為1cm,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為集料、膠凝材料、外加劑和水組成的混凝土層。本實用新型利用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的高彎拉強度減薄了路面結構的厚度,提高了路面結構的彎拉強度,保證了路面結構的承載能力,并大大提高了路面結構的抗剪切破壞能力,從而保證了路面不易發生剪切破壞或斷裂破壞,實現直接在舊路面上加鋪該路面結構,降低了舊路面上加鋪層的施工難度和施工成本,減少了后期的路面養護費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薄路面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路面一般為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瀝青路面,瀝青路面因為其力學性能好,行車舒適,養護方便等優點,是我國高等級路面的主要結構性能。現有的瀝青路面結構包括表面層、中間層、基層、底基層、整平層,而目前路面結構設計時,路面表面層一般不作為路面承重結構參加受力計算,僅僅起到表面的功能層作用。中間層(即中面層、下面層)提高表面層強度,在將交通荷載向下傳遞的同時,不致使產生永久變形,而基層才是路面結構的承重層。為了提高瀝青路面的抗水損害功能以及防止雨水深入基層造成水損害,越來越多的工程尤其是高速公路的路面設計中使面層多層化,路面越修越厚,面層的厚度已經發展到18cm~25cm,基層的厚度發展到了40cm~75cm。但現有的高等級公路道路,仍然出現不同程度的橫向裂紋,斷裂,擁包等病害。而且隨著路面越修越厚,其成本也越來越高,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費的同時造成大量能源浪費。
另外,當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能不足時,在高溫季節和重載車輛的反復作用下,將產生車轍病害,影響路面的平整度,降低路面的服務性能。若車轍變形累計過快,則會直接影響道路使用壽命。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造價相對較低,一般應用在鄉村道路上,水泥混凝土路面當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路面滲水或車輛碾壓,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會出現一些橫縫或裂縫,降低路面的質量。目前,當舊路面的使用性能不能滿足行車需求時,通常選用在舊路面再加鋪一層新結構的方法來改善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舊路面加鋪大多為加鋪瀝青混凝土層,但由于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有橫縫或裂縫,而瀝青混凝土加鋪層的抗裂性能差,1~2年內就會有反射裂縫產生在瀝青混凝土加鋪層中,使得加鋪層產生新病害。而舊瀝青混凝土路面加鋪新的瀝青混凝土的加鋪工藝復雜,機械化施工要求高,穩定性受溫度影響大,造價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超薄路面結構。本實用新型利用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的高彎拉強度大大減薄了路面結構的厚度,同時提高了路面結構的彎拉強度,保證了路面結構的承載能力,并大大提高了路面結構的抗剪切破壞能力,從而保證了路面不易發生剪切破壞或斷裂破壞,實現直接在舊路面上加鋪該路面結構,降低了舊路面上加鋪層的施工難度和施工成本,減少了后期的路面養護費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超薄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由鋪設在路基或舊路面上的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和鋪設在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的碎石磨耗層組成,所述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的厚度為1cm~18cm,所述碎石磨耗層的厚度為1cm,所述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為集料、膠凝材料、外加劑和水組成的混凝土層。
上述的一種超薄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的厚度為1cm~3cm。
上述的一種超薄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改性乳化瀝青增強混凝土層的彎拉強度為4MPa~38MPa。
上述的一種超薄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磨耗層的原料為粒徑5mm~10mm的瓜米石。
上述的一種超薄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為石屑、廢棄混凝土、砂和玻璃渣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所述石屑、廢棄混凝土、砂和玻璃渣的粒度均為0.25mm~2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曉軍,未經李曉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197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