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遠心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13721.1 | 申請日: | 2019-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117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偉;曾振煌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22 | 分類號: | G02B13/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達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鏡 正光焦度 本實用新型 負光焦度 光學系統 機械系統 遠心鏡頭 凹結構 凸結構 機器視覺技術 膠合 高放大倍率 公差敏感度 膠合透鏡組 依次設置 棱鏡 分辨率 物端 像面 成像 鏡頭 生產 | ||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器視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遠心鏡頭,包括機械系統和安裝于所述機械系統內部的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設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和雙凸結構的第一透鏡G1、具有負光焦度和彎月結構的第二透鏡G2、具有正光焦度和雙凸結構的第三透鏡G3、具有負光焦度和雙凹結構的第四透鏡G4、棱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鏡G5以及具有正光焦度和雙凹結構的第六透鏡G6,所述第二透鏡G2、第三透鏡G3和第四透鏡G4依次膠合形成膠合透鏡組U1。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實現了在高放大倍率下依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與較低的公差敏感度,在具備優良成像質量的同時,該鏡頭易于生產。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器視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遠心鏡頭。
背景技術
在機器視覺精密測量系統中,使用普通工業鏡頭會存在一些問題,如物距變化會造成放大倍率的不同、有視差、畸變大等,難以滿足高檢測要求,而遠心鏡頭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上述問題,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圍內,使得到的圖像放大倍率不會隨物距的變化而變化,其原理優勢使它很適合機器視覺測量檢測領域。
然而受限于設計難度和成本控制,目前市面上高分辨率的遠心鏡頭主要集中在低放大倍率上,一般在0.5倍以下,高放大倍率的遠心鏡頭的分辨率均普遍較低,已不能滿足一些高放大倍率和高分辨率的應用要求,但是,提高放大倍率遠心鏡頭的分辨率不僅會增加設計難度,其公差敏感度也會提高,不利于生產。
因此,行業內亟待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遠心鏡頭,該遠心鏡頭具有高放大倍率、高分辨率、公差敏感度低的優點,在具備優良成像質量的同時,該鏡頭易于生產,滿足市場的需要。
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遠心鏡頭,包括機械系統和安裝于所述機械系統內部的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括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設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和雙凸結構的第一透鏡G1、具有負光焦度和彎月結構的第二透鏡G2、具有正光焦度和雙凸結構的第三透鏡G3、具有負光焦度和雙凹結構的第四透鏡G4、棱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鏡G5以及具有正光焦度和雙凹結構的第六透鏡G6,所述第二透鏡G2、第三透鏡G3和第四透鏡G4依次膠合形成膠合透鏡組U1,所述光學系統的焦距為f’。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心鏡頭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五透鏡G5為彎月結構或平凸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心鏡頭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透鏡G1的焦距為f1,其與光學系統的焦距f’滿足關系式:1<|f1/f’|<2。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心鏡頭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透鏡G2的焦距為f2,其與光學系統的焦距滿足關系式:1<|f2/f’|<2,所述第二透鏡G2的折射率為n2,阿貝數為v2,它們分別滿足關系式:1.65<n2<1.75,50<v2<60。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心鏡頭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三透鏡G3的焦距為f3,其與光學系統的焦距f’滿足關系式:0.4<|f3/f’|<1.4,所述第三透鏡G3的折射率為n3,阿貝數為v3,它們分別滿足關系式:1.45<n3<1.55,70<v3<85。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心鏡頭的一種改進,所述第四透鏡G4的焦距為f4,其與光學系統的焦距f’滿足關系式:0.7<|f4/f’|<1.7,所述第四透鏡G4的折射率為n4,阿貝數為v4,它們分別滿足關系式:1.70<n4<1.80,45<v4<55。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心鏡頭的一種改進,還包括光闌,所述光闌設置于所述棱鏡與所述第五透鏡G5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137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