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05674.6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7833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通重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0 | 分類號: | F28D15/00 |
| 代理公司: | 33101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霽明 |
| 地址: | 314423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熱油 導熱油加熱腔 連通 進油管 導熱油膨脹槽 導熱油循環泵 導熱油鍋爐 導熱油裝置 瀝青運輸車 安裝結構 保溫加熱 保溫用電 電加熱帶 電加熱器 環保要求 瀝青保溫 瀝青管道 瀝青管路 補油管 出油管 瀝青泵 溢流管 并聯 加熱 應用 | ||
一種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它包括內置于導熱油加熱腔內的電加熱器,所述導熱油加熱腔的上部連通有至少一根導熱油出油管并連通瀝青保溫管道;所述導熱油加熱腔的下部連通有至少一根導熱油進油管;所述導熱油加熱腔的上方設置有導熱油膨脹槽,該導熱油膨脹槽一側通過導熱油補油管連通所述的導熱油進油管,另一側上部設置有一根導熱油溢流管,并通過一導熱油循環泵與所述的導熱油進油管并聯;它具有導熱油鍋爐安裝結構簡單,投入成本低,環保要求低且電加熱帶功率小,安全性好,可廣泛應用于瀝青運輸車/罐的瀝青管道和瀝青泵等部件的保溫加熱場合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屬于市政工程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瀝青管路保溫有兩種方式:一為導熱油保溫,其中導熱油加溫主要是通過專門的導熱油鍋爐來實現,優點是加溫速度快,溫度恒定;缺點是需要專門的鍋爐,投入成本大,安裝復雜,環保要求高。二為電加熱帶,主要是通過電阻絲發熱來實現,缺點是電功率大,容易漏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導熱油鍋爐安裝結構簡單,投入成本低,環保要求低且電加熱帶功率小,安全性好,可廣泛應用于瀝青運輸車/罐的瀝青管道和瀝青泵等部件的保溫加熱場合的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它包括內置于導熱油加熱腔內的電加熱器,所述導熱油加熱腔的上部連通有至少一根導熱油出油管并連通瀝青保溫管道;所述導熱油加熱腔的下部連通有至少一根導熱油進油管。
作為優選:所述導熱油加熱腔的上方設置有導熱油膨脹槽,該導熱油膨脹槽一側通過導熱油補油管連通所述的導熱油進油管,另一側上部設置有一根導熱油溢流管,并通過一導熱油循環泵與所述的導熱油進油管并聯。
本發明屬于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它具有導熱油鍋爐安裝結構簡單,投入成本低,環保要求低且電加熱帶功率小,安全性好,可廣泛應用于瀝青運輸車/罐的瀝青管道和瀝青泵等部件的保溫加熱場合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介紹:圖1、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它包括內置于導熱油加熱腔2內的電加熱器3,所述導熱油加熱腔2的上部連通有至少一根導熱油出油管4并連通瀝青保溫管道;所述導熱油加熱腔2的下部連通有至少一根導熱油進油管8。
圖中所示:所述導熱油加熱腔2的上方設置有導熱油膨脹槽5,該導熱油膨脹槽5一側通過導熱油補油管7連通所述的導熱油進油管8,另一側上部設置有一根導熱油溢流管6,并通過一導熱油循環泵1與所述的導熱油進油管8并聯。
實施例: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瀝青管路保溫用電加熱導熱油裝置,包括導熱油循環泵1,導熱油加熱腔2,電加熱器3,導熱油出油管4,導熱油膨脹槽5,導熱油溢流管6,導熱油補油管7,導熱油出油管8。
所述導熱油膨脹槽5置于系統的最高位;所述導熱油循環泵1出口與導熱油加熱腔2尾部低處連接;所述導熱油加熱腔2內導熱油采用低進高出的原則。
所述導熱油出油管4與導熱油加熱腔2前部高端處連接,然后進入瀝青保溫管道。
所述導熱油補油管7與導熱油出油管8并聯,然后回到1導熱油循環泵的進口。
本發明主要通過電加熱器給加熱腔內的導熱油進行加溫,系統內的導熱油在循環泵的作用下不斷與電加熱器逆流換熱,最終達到升溫的目的;膨脹槽主要作用一是排出導熱油內的水分,二是當系統內導熱油油量缺少時進行補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通重機有限公司,未經美通重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056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