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下管網紫外光固化修復施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03237.0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6924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喜林;支超紅;謝曉歡;秦文威;王威;田巧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5/162 | 分類號: | F16L55/162 |
| 代理公司: | 41170 鄭州智多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媛媛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軟管 修復 拉入裝置 卷揚機 聯絡 本實用新型 地下管網 堵水氣囊 牽引鋼絲 上游管道 下游管道 檢查井 紫外光固化 放入裝置 固定設置 施工領域 施工裝置 市政工程 拉入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本課題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管網修復的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管網紫外光固化修復施工裝置,第一檢查井和上游管道部相連通,第二聯絡井和清理管道一側端上部相連通,第三聯絡井和清理管道另一側端上部相連通,第四檢查井和下游管道上部相連通,上游管道和清理管道一端之間設置有第一堵水氣囊,下游管道和清理管道另一端之間設置有第二堵水氣囊;所述第二聯絡井一側設置有修復軟管放入裝置和修復軟管拉入裝置,軟管一端與牽引鋼絲一端固定連接,修復軟管拉入裝置設置于第三聯絡井一側,修復軟管拉入裝置上部一側固定設置有卷揚機,卷揚機連接牽引鋼絲,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很好的實現軟管拉入清理管道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本課題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管網修復的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管網紫外光固化修復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管道修復方式大多采用管道翻建的方式進行修復,管道翻建在當今城市環境中,尤其是建筑密集地區顯得相當困難,開挖所需的大型設備,翻建產生的二次污染,管道材料的更新浪費,都不符合現在市政工程的要求,工藝流程落后,一般為路面破除-管道開挖-管道更換-管溝回填,施工過程中對于局部破損的管段需要整管拆除,工程量大,成本高,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傳統的管道翻建方式已不適應現階段城市地下管道修復的要求。
地下管網現狀干管由于地表荷載變化、地下水土流失、管道腐蝕、管道材質劣化以及已經進入到老化期等原因,發生很多結構性缺陷,已經影響到管道的運行,要解決這些隱患,傳統的翻建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而采用非開挖修復可以有效克服開挖修復帶來的環境、交通等問題,大量減少路面開挖,節約資金投入,在對周圍環境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完成排水管道的修復,修復后管道性能基本能夠達到新建管道的設計要求。
紫外光固化技術是原位固化技術一種。采用此工藝修復過程中,將滲透樹脂的玻璃纖維,從檢查井口通過專業人員、專用設備拉入所要修復的管道內部,封閉兩端管口,在此玻璃纖維內襯管內充壓縮空氣,再采用紫外線車自動化控制設備進行照射。嚴格控制下僅用3h~4h即可達到修復管道目的,最終將玻璃纖維管兩端封口切除,此段管道便可正常通水,包括管道封堵→封堵導排→管道預處理→鋪設襯墊→放入纖維管→安裝扎頭→安裝氣管→壓入空氣→紫外光固化→端口處理→驗收移交等步驟。
其中放入纖維管的過程中并沒有專門的設備將纖維管放入管道中,纖維管放入管道中的效率較低。
基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與反復的設計,并且進行了非有限次數的試驗,終于找到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辦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下管網紫外光固化修復施工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地下管網紫外光固化修復施工裝置,包括第一檢查井、第二聯絡井、第三聯絡井、第四檢查井、上游管道、清理管道、下游管道、第一堵水氣囊和第二堵水氣囊,第一檢查井和上游管道部相連通,第二聯絡井和清理管道一側端上部相連通,第三聯絡井和清理管道另一側端上部相連通,第四檢查井和下游管道上部相連通,上游管道和清理管道一端之間設置有第一堵水氣囊,下游管道和清理管道另一端之間設置有第二堵水氣囊;
所述第二聯絡井一側設置有修復軟管放入裝置和修復軟管拉入裝置,修復軟管放入裝置上設有存儲箱,軟管放置于存儲箱內,軟管一端與牽引鋼絲一端固定連接,修復軟管拉入裝置設置于第三聯絡井一側,修復軟管拉入裝置結構與修復軟管放入裝置結構一致并對應分布設置,修復軟管拉入裝置上部一側固定設置有卷揚機,卷揚機連接牽引鋼絲,牽引鋼絲依次穿過第三聯絡井、清理管道和第二聯絡井并與軟管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032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