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消化內科用外敷貼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01099.2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7519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傅睿;李亞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35/00 | 分類號: | A61M35/00 |
| 代理公司: | 37236 青島致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浩成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氣層 棉布 外敷 患者皮膚 覆蓋層 松緊帶 十字固定 換藥孔 粘接層 皮膚 本實用新型 邊緣位置 方形結構 患者治療 消化內科 分體式 十字狀 橫跨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消化內科用外敷貼,包括方形結構的棉布透氣層,棉布透氣層接觸患者皮膚的一面上,且靠近棉布透氣層的邊緣位置設置有皮膚粘接層,皮膚粘接層上設置有可撕層,棉布透氣層上還設置有換藥孔,且棉布透氣層遠離患者皮膚的一面上,對應換藥孔的位置設置有覆蓋層,棉布透氣層遠離患者皮膚的一面上還設置有用于固定覆蓋層的十字固定條;十字固定條包括兩個交叉呈十字狀的松緊帶,兩個松緊帶的兩端均與棉布透氣層連接,且橫跨覆蓋層,操作簡便,采用分體式的外敷貼結構設計,使得該外敷貼能夠實現持續長時間的使用,且能夠保證其對患者的外敷療效,節省了患者治療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外敷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化內科用外敷貼。
背景技術
消化內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膽及胰腺等疾病為主要內容的臨床三級學科,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外敷貼作為一種外用的治療手段,因對患者的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藥效顯著等優點,在治療消化內科疾病領域得到廣泛使用。
外敷貼主要采用無紡布的材料,將中草藥制劑涂抹于無紡布之上,貼于患者患處或者指定穴位上,通過皮膚的吸收作用,發揮藥效,大大減輕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傷痛,常用的制劑類型有散劑、糊劑、膏劑等,現有外敷貼在使用過程中,常存在如下的問題:
(1)現有外敷貼在使用時,需先將藥物涂于患處或指定穴位處,再用紗布覆蓋,最后再將醫用膠帶粘于皮膚上,操作比較麻煩,在進行外敷過程中,需要一手固定住外敷貼,一手又要粘貼膠帶,而且,還需要有人幫忙撕膠帶,所以,僅靠一人無法順利完成此操作,會給患者帶來負擔;
(2)外敷治療手段,對患者的副作用較小,且治療功效顯著,但是,往往治療時間較長,需要多個治療療程,才能使患者完成康復,這就需要使用多個外敷貼,傳統外敷貼是一次性的,在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外敷治療后,需將其從患者身體上撕下,換上新的外敷貼,否則,長時間使用的外敷貼將失去治療功效,無法實現對患者的康復治療功能,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治療成本,而且,多次將外敷貼從患者身體上撕下,還會給患者增加額外的疼痛及不適感。
實用新型內容
為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消化內科用外敷貼,皮膚粘接層和可撕層的配合使用,以及分體式外敷貼的結構設計,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外敷貼使用不便,一次性使用造成浪費同時,會增加患者疼痛負擔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消化內科用外敷貼,包括方形結構的棉布透氣層,所述棉布透氣層接觸患者皮膚的一面上,且靠近棉布透氣層的邊緣位置設置有皮膚粘接層,所述皮膚粘接層上設置有可撕層,棉布透氣層上還設置有換藥孔,且棉布透氣層遠離患者皮膚的一面上,對應所述換藥孔的位置設置有覆蓋層,棉布透氣層遠離患者皮膚的一面上還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覆蓋層的十字固定條;
所述十字固定條包括兩個交叉呈十字狀的松緊帶,兩個所述松緊帶的兩端均與棉布透氣層連接,且橫跨覆蓋層。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特征還在于,所述換藥孔的邊緣設置有環狀的防浸濕層。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特征還在于,所述覆蓋層的尺寸大于所述換藥孔的尺寸。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特征還在于,所述皮膚粘接層的兩面均為粘層,一層粘層與所述棉布透氣層接觸患者皮膚的一面粘接,另一層粘層與所述可撕層粘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特征還在于,所述覆蓋層從接觸患者皮膚一端至遠離患者皮膚一端依次包括有棉紗層和防水透氣布層。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可撕層的設置,使得在對患者進行外敷治療時,僅僅依靠患者自身操作或者是一個看護人員即可實現,操作簡便,節省了外敷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未經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0109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