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20079935.1 | 申請日: | 2019-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678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郭東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26 | 分類號: | C02F1/2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36000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外框 分隔板 有機污染物 流液 本實用新型 內部設置 萃取裝置 旋流器 圓弧形 底托 上蓋 束管 水體 水質污染 天然有機物 錯位布置 地面徑流 附著載體 開口朝下 內部固定 平行并列 箱體內部 有機污染 入液管 朝上 支板 萃取 污染物 | ||
一種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天然有機物是很多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附著載體,靠地面徑流進入水體,構成水體有機污染的一部分,造成水質污染。本實用新型組成包括:箱體(18),箱體內部與旋流器(5)通過支板(15)連接,流液器內部設置有上束管器(3),上束管器底部的第一入液管(2)與流液器(14)固定連接,流液器包括上蓋(6)、中蓋(7)和底托(8),上蓋與中蓋都為開口朝下的圓弧形,底托為圓弧朝上的圓弧形,旋流器包括外框(16),外框內部設置有一組平行并列布置的分隔板(17),分隔板的一端與外框內部固定連接,分隔板的另一端與外框內部留有間隙,相鄰兩個分隔板與外框內部的間隙錯位布置。本實用新型用于有機污染物的萃取。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
背景技術
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天然有機物和人工合成有機物兩類,天然有機物是很多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附著載體,同時也是消毒副產物的前體,靠地面徑流進入水體,構成水體有機污染的一部分。人工合成有機物種類繁多,主要是通過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進入水體,造成水質污染。
目前有很多分析處理水質的方法,例如表面活性劑強化修復技術,其主要是先將大部分有機污染物抽取出來,待污染物濃度達到拖尾濃度且無大量非水相后,加入表面活性劑,利用其增流和增溶的性質,增大有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對地下水進行強化修復,由于在地下水中增添了大量表面活性劑,若后續(xù)污水處理中不能將有機污染物和表面活性劑有效分離,將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不利于對有機污染物成分的分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其組成包括:箱體,所述的箱體內部與旋流器通過支板連接,所述的流液器內部設置有上束管器,所述的上束管器底部的第一入液管與流液器固定連接,所述的流液器包括上蓋、中蓋和底托,所述的上蓋與所述的中蓋都為開口朝下的圓弧形,所述的底托為圓弧朝上的圓弧形,所述的上蓋與所述的中蓋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的中蓋與所述的底托之間固定連接;
所述的旋流器包括外框,所述的外框內部設置有一組平行并列布置的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的一端與所述的外框內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分隔板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外框內部留有間隙,相鄰兩個所述的分隔板與所述的外框內部的間隙上下錯位布置。
所述的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所述的上束管器包括實心管體,所述的實心管體內部穿設有出液管和所述的第一入液管。
所述的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所述的流液器下部設置有下束管器,所述的下束管器內部的第二入液管和進液管與所述的流液器連通。
所述的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所述的箱體上部與頂蓋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的有機污染物萃取裝置,所述的出液管和所述的進液管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的連接管上設置有水泵。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入液管通入萃取劑,第二入液管通入水質,二者通過流液器進行初步混合,混合液流經旋流器后通過水泵進行循環(huán),延長了混合液在箱體中的存留時間,可以保證混合的均勻性。
2.本實用新型設置旋流器,可以使得混合液在旋流板中呈蛇形流通,可以提高混合液的流出時間。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旋流器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師范大學,未經吉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0799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