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037029.5 | 申請日: | 2019-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8479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君;王浩宇;任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君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14108 太原華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郭培培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端板 負壓引流管 觀察架 子管 固定帶 手術膜 創面 覆膜 母管 翼板 負壓引流裝置 本實用新型 插接配合 兩端固定 醫療成本 引流裝置 左右兩側 觀察口 前部 皮膚 觀察 |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裝置,包括觀察架、PU手術膜、負壓引流管組件、兩個PVA海綿,負壓引流管組件,包括母管、子管、翼板,母管與子管插接配合,翼板固定連接在子管前部,PVA海綿,PVA海綿上設置有負壓引流管孔,用于插入負壓引流管,PU手術膜,用于將觀察架及PVA海綿固定在皮膚上,觀察架,包括A端板,B端板,設有觀察口的覆膜,固定帶,A端板左右兩側固定連接固定帶,覆膜兩端固定連接在A端板、B端板之間。該裝置可以隨時觀察創面并進行操作,減少引流裝置的更換,降低醫療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外科創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創面負壓引流技術是近年來外科創傷治療的一項新興技術,它可以覆蓋整個創面,通過引流管和PVA海綿作用于清創后的創面,稍加固定,連接負壓器產生一定的負壓,利于PU手術膜將開放的創面進行封閉。因此可以持續地清潔整個創面,抑制感染,減輕水腫,充分引流,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快速收斂創面直至愈合,減少了換藥次數,它使以前許多不可治或難以愈合的創傷得以康復。
但是現有的創面負壓引流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醫務人員一旦打開固定膜觀察創面后就無法繼續使用,所以治療成本很高,病患往往難以承受。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裝置,該裝置可以隨時觀察創面并進行操作,減少引流裝置的更換,降低醫療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裝置,包括觀察架、PU手術膜、負壓引流管組件、兩個PVA海綿,
所述負壓引流管組件,包括母管、子管、翼板,所述母管、子管上設置有若干負壓吸孔,母管直徑略大于子管,母管與子管插接配合,子管長度大于母管長度,所述翼板固定連接在子管前部,
所述PVA海綿,PVA海綿上設置有負壓引流管孔,用于插入負壓引流管,
所述PU手術膜,用于將觀察架及PVA海綿固定在皮膚上,
所述觀察架,包括A端板,B端板,設有觀察口的覆膜,固定帶,所述A端板內面垂直固定連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用于固定母管,A端板左右兩側固定連接固定帶,所述B端板上設置有子管孔,用于子管穿過,B端板左右兩側設置有斜槽,斜槽出口所在端面與固定帶末端通過粘扣連接,所述覆膜兩端固定連接在A端板、B端板之間。
所述兩斜槽入口分別位于B端板的左、右側,斜槽出口位于B端板的外側。
所述子管前端為錐形,便于子管插入母管。
所述PVA海綿與創面接觸面固定連接有油紗布層。
所述PVA海綿與翼板接觸面,設置有翼板槽,翼板槽形狀與翼板匹配。
所述覆膜觀察口,包括固定連接在覆膜上的透明蓋膜,設置在覆膜上的通孔,所述蓋膜面積大于通孔面積。
所述母管、子管長度比1:4,兩塊PVA海綿長度與母管、子管匹配。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醫務人員可以通過拉拽負壓引流組件使PVA海綿收縮,露出創面,便于醫務人員觀察創面,同時可以掀開PU手術膜后,打得開觀察架進行簡單操作,并重新固定,無需更換PVA海綿節約醫療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負壓引流管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觀察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創面負壓引流裝置,包括觀察架、PU手術膜、負壓引流管組件、兩個PVA海綿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君,未經王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0370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口腔吸痰用輔助裝置
- 下一篇:一種感應式引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