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紡布生產線的粉塵收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032140.5 | 申請日: | 2019-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8298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4 |
| 發明(設計)人: | 林文燕;林文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市華綸無紡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15/02 | 分類號: | B08B15/02 |
| 代理公司: | 44205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慧華 |
| 地址: | 51906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粉塵 進料漏斗 真空密閉 抽真空泵 粉塵過濾 抽氣管 進料管 粉塵收集裝置 無紡布生產線 壓強 本實用新型 沉降 大顆粒 進料口 有效地 車間 傷害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紡布生產線的粉塵收集裝置,包括設置在無紡布生產線進料口上的進料漏斗,進料漏斗上設置有抽氣管和進料管,抽氣管與一真空密閉罐連接,真空密閉罐通過至少一臺抽真空泵與一粉塵過濾罩連接。本粉塵收集裝置通過進料漏斗、抽氣管、進料管、真空密閉罐、抽真空泵以及粉塵過濾罩,能有效地收集原料中的粉塵,減少飄散到車間的粉塵,減少粉塵對工人的傷害。其中,抽真空泵工作,使得進料漏斗中的壓強小于外界,促使原料從進料管進入進料漏斗,原料中的粉塵通過抽氣管進入真空密閉罐,大顆粒的粉塵在真空密閉罐中進行沉降,質量較小的粉塵通過抽真空泵進入粉塵過濾罩,粉塵過濾罩對粉塵進行二次收集。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紡布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無紡布生產線的粉塵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無紡布生產線的進料方式一般為:在無紡布生產線進料口處設置進料漏斗,進料漏斗上設置有進料管和抽氣管,真空泵通過抽氣管對進料漏斗抽氣,從而使得原料池中的原料通過進料管進入進料漏斗中,進而完成進料。
然而,原料中存在大量粉塵,在抽氣過程中粉塵通過真空泵排出,嚴重影響了車間的環境和工人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紡布生產線的粉塵收集裝置,其能有效地收集原料中的粉塵,減少飄散到車間的粉塵,減少粉塵對工人的傷害。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紡布生產線的粉塵收集裝置,包括設置在無紡布生產線進料口上的進料漏斗,進料漏斗上設置有抽氣管和進料管,抽氣管與一真空密閉罐連接,真空密閉罐通過至少一臺抽真空泵與一粉塵過濾罩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真空密閉罐通過四臺抽真空泵與粉塵過濾罩連接。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真空密閉罐上設置有粉塵清理口,粉塵清理口上設置有用于堵住粉塵清理口的密封塞。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抽氣管上設置有電磁閥。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料漏斗中設置有若干用于過濾粉塵的過濾芯。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料管與原料池連接,若干過濾芯水平設置在進料漏斗內部,進料管延伸至進料漏斗內部并且延伸至過濾芯的下方,抽氣管延伸至進料漏斗內部并且延伸至過濾芯的上方。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粉塵過濾罩為布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粉塵收集裝置主要用于無紡布生產線,其通過進料漏斗、抽氣管、進料管、真空密閉罐、抽真空泵以及粉塵過濾罩,能有效地收集原料中的粉塵,減少飄散到車間的粉塵,減少粉塵對工人的傷害。其中,抽真空泵工作,使得進料漏斗中的壓強小于外界,促使原料從進料管進入進料漏斗,原料中的粉塵通過抽氣管進入真空密閉罐,大顆粒的粉塵在真空密閉罐中進行沉降,質量較小的粉塵通過抽真空泵進入粉塵過濾罩,粉塵過濾罩對粉塵進行二次收集。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市華綸無紡布有限公司,未經珠海市華綸無紡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0321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