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分水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021252.0 | 申請日: | 2019-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7147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新光;陳蘭香;吳丹;曹務臣;李飛;陳潔;李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山旭洋無煙塵節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6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水盤 外沿 出水孔 內部空腔結構 本實用新型 進液口 中心處 沙漏 水幕 漏斗形空腔 主體上表面 主體下表面 承重壓力 頂端設置 工業煙氣 固定橫梁 空腔結構 主體結構 反沖液 密閉性 射流口 脫硫液 圓臺型 上端 增壓 導流 空腔 射流 溢流 漏斗 擴散 | ||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煙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分水盤裝置。該種分水盤裝置,包括呈圓臺型的主體,主體為空腔結構,主體下表面中心處設置有脫硫液進液口,主體上表面中心處設置有反沖液進液口,主體的內部空腔結構呈沙漏型,沙漏型空腔的兩漏斗連接處為射流口,內部空腔結構的頂端設置有均勻分布的第一出水孔,主體底部四周設置有第一外沿,第一外沿頂端均勻分布有第二出水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水盤裝置,通過第一外沿和第二外沿的設置,對從主體上端溢流形成的水幕進行擴散導流,有利于縮小分水盤主體結構的大小,減輕其固定橫梁的承重壓力;通過內部漏斗形空腔的結構設計,有利于增壓射流,增強第一出水孔形成的水幕的均勻密閉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煙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分水盤裝置。
背景技術
分水盤裝置是用于水幕脫硫系統中的一種裝置,常常與聚水盤和水幕帽配合使用,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密不透氣的水幕。中國專利CN104888594B授權公告的一種封閉式多級水幕脫硫系統和中國專利CN104888594B授權公告的封閉式多級水幕脫硫系統中方均用到了一種呈錐形結構的分水盤,經實踐論證,此類分水盤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為了與下端聚水盤的位置相配合,此類分水盤的整體結構尤其是其下表面往往需要做的比較大,這一設計不僅增加了分水盤固定橫梁的承重壓力,而且較大的結構不利于水體溢流過程的增壓,對分水盤形成密不透氣的水幕的要求造成影響;(2)此類分水盤中由于于添加的是脫硫液,需要定期對分水盤進行清洗,其原來的清水清洗結構的設計不能滿足清潔要求。上述兩處不足制約了分水盤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水盤裝置,通過第一外沿和第二外沿的設置,對從主體上端溢流形成的水幕進行擴散導流,有利于縮小分水盤主體結構的大小,減輕其固定橫梁的承重壓力;通過內部漏斗形空腔的結構設計,有利于增壓射流,增強第一出水孔形成的水幕的均勻密閉性,第一出水孔形成一次水幕,水幕流至主體下端經第一外沿上的第二出水孔形成二次水幕,二次水幕經第二外沿均勻導流至聚水盤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分水盤裝置,包括呈圓臺型的主體,所述主體為空腔結構,所述主體下表面中心處設置有與其內部空腔結構連通的脫硫液進液口,主體上表面中心處設置有與其內部空腔結構連通的反沖液進液口,反沖液為清水,主體的內部空腔結構呈沙漏型,沙漏型空腔的兩漏斗連接處為射流口,內部空腔結構的頂端設置有均勻分布的第一出水孔,所述主體底部四周設置有第一外沿,所述第一外沿頂端均勻分布有第二出水孔,脫硫液經主體下端進入向上溢流隨沙漏型結構下端逐步增壓,至射流口出壓力增至最大,使進入沙漏型上端的脫硫液壓力較普通分水盤結構增大,最終從第一出水孔排出,確保形成密不透氣的一次水幕,一次水幕的水體沿主體外壁下流至主體下端,并經第一外沿上端的第二出水孔排出形成二次水幕,二次水幕落至聚水盤上,射流口在高壓作用下不易形成堵塞,當其極少數形成堵塞的情況下從反沖液進液口沖入清水,使射流口的堵塞物擊碎后進入沙漏型空腔下端,重新隨脫硫液溢流至第一出水孔處并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沿與主體下表面之間的夾角為120-150°,這一角度設計有利于在縮小主體的結構的同時仍能使水幕順利落至聚水盤上。
進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外沿的第二出水孔下端設置有第二外沿,所述第二外沿與第一外沿之間的角度為45-120°,第二外沿的設置方式有利于二次水密的均勻不透氣性,且與第一外沿相配合進一步確保在縮小主體的結構的同時仍能使水幕順利落至聚水盤上。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的沙漏型空腔的下端沙漏的高度為上端沙漏的高度的3-3.5倍,確保主體的沙漏型空腔結構下端溢流至上端過程的增壓作用。
進一步的,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出水孔之間的距離為1-3mm,經實踐論證這一設置更有利于形成密不透氣的一次水幕。
進一步的,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出水孔之間的距離為1-3mm,經實踐論證這一設置更有利于形成密不透氣的二次水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山旭洋無煙塵節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梁山旭洋無煙塵節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0212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焦化廠VOCs處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消煙除塵脫硝脫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