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流量計的恒流式省氣閥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425992.1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3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胡躍鋼;周德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捷銳企業(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7/22 | 分類號: | F16K17/22;F16K31/50;F16K4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劉常寶 |
| 地址: | 2016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量計 恒流式省 氣閥 | ||
1.一種帶流量計的恒流式省氣閥,其特征在于,該省氣閥包括流量計(1),閥體(2)、減壓閥芯組件(3)、流量調節閥(4),隔膜組件(5),閥蓋(6)和調壓組件(7)和轉換閥桿(8),
所述流量計(1)安裝在所述閥體(2)上端,所述隔膜組件(5)覆蓋在所述閥體(2)的下端端面上,所述閥體(2)的下端和所述隔膜組件(5)安裝在所述閥蓋(6)的內腔中,所述調壓組件(7)和所述轉換閥桿(8)安裝在所述隔膜組件(5)下面的所述閥蓋(6)內腔中,
所述減壓閥芯組件(3)和所述流量調節閥(4)安裝在所述閥體(2)中,
所述轉換閥桿(8)用于實現所述省氣閥的穩定氣體流量工作方式和節省氣體工作方式之間的切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省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2)整體呈圓柱體形狀,所述閥體(2)在其圓柱體的縱軸方向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減壓閥芯組件(3)的第一安裝腔(25),并且在其圓柱體的徑向上設置有進氣腔(26)、出氣腔(27)和用于安裝流量調節閥(4)的第二安裝腔(28),
所述第一安裝腔(25)的開口位于圓柱體的下表面上,
所述進氣腔(26)、所述出氣腔(27)和所述安裝腔(28)的開口位于所述閥體(2)的圓柱體外圓周表面上,并且這些腔的底部靠近圓柱體的中心縱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省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腔(25)呈臺階式,其內徑從開口向底部逐漸減小,包括小直徑腔部分、中間直徑腔部分和大直徑腔部分,所述小直徑腔部分和中間直徑腔部分用于安裝減壓閥芯組件(3),所述第一安裝腔(25)的開口由所述隔膜組件(5)密封,這樣,所述小直徑腔部分形成氣體輸入壓力腔,所述大直徑腔部分形成減壓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省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蓋(6)的內腔(61)也呈臺階式,其內徑從開口向底部逐漸減小,形成小直徑內腔部分、中間直徑內腔部分和大直徑內腔部分,所述小直徑內腔部分和所述中間直徑內腔部分用于密封安裝所述調壓組件(7),所述大直徑內腔部分用于安裝所述閥體(2)的圓柱體下端和隔膜組件(5),內腔(61)的中間直徑內腔部分形成基準壓力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省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2)內部還設置有多個氣體通道,用于使所述進氣腔(26)、所述流量計(1)、所述氣體輸入壓力腔、所述減壓腔、所述流量調節閥(4)、所述出氣腔(27)、以及所述基準壓力腔之間相互連通,
當所述多個氣體通道依次將所述進氣腔(26)、所述流量計(1)、所述氣體輸入壓力腔,所述減壓腔、所述流量調節閥(4)、所述出氣腔(27)連通,同時將所述流量調節閥(4)出氣口與所述基準壓力腔連通時,所述省氣閥處于穩定氣體流量工作方式,
當所述氣體通道依次將所述進氣腔(26)、所述流量計(1)、所述氣體輸入壓力腔,所述減壓腔、所述流量調節閥(4)、所述出氣腔(27)連通,同時所述基準壓力腔與外界連通時,所述省氣閥處于節省氣體工作方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省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2)內部設置有第一氣體通道(201)、第二氣體通道(202)、第三氣體通道(203)、第四氣體通道(204)、第五氣體通道(205)和第六氣體通道(206),
所述第一氣體通道(201)的一端與所述流量管(11)的內腔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氣體通道(202)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二氣體通道(202)的另一端與所述進氣腔(26)連通,所述第三氣體通道(203)的一端與所述流量調節閥(4)的出氣口連通,另一端可與所述閥蓋(6)的基準壓力腔連通,所述第四氣體通道(204)的一端與所述流量調節閥(4)的進氣口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五氣體通道(205)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五氣體通道(205)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腔(25)的減壓腔連通,所述第六氣體通道(616)的一端與流量計的間隙(11-12)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腔氣體(25)的氣體輸入壓力腔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捷銳企業(上海)有限公司,未經捷銳企業(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2599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眼球追蹤的視距檢測自動變焦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圖像傳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