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頻率進行混頻或倍頻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425289.0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318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強;李元景;趙自然;胡海帆;馬旭明;黃士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D7/16 | 分類號: | H03D7/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永紅 |
| 地址: | 10008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頻率 進行 混頻 倍頻 裝置 | ||
公開了一種對頻率進行混頻或倍頻的裝置,包括: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括盒體和蓋體,所述盒體和所述蓋體扣合在一起以限定一金屬腔體;至少一個變頻單元,所述至少一個變頻單元包括:微帶線,所述微帶線位于所述金屬腔體內;以及通道結構,所述通道結構包括穿過所述金屬殼體并分別與所述微帶線耦合的射頻信號輸入通道、本振信號輸入通道和信號輸出通道,所述射頻信號輸入通道和所述本振信號輸入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垂直于所述微帶線所在的平面引入。該裝置可以避免射頻信號輸入通道、本振信號輸入通道和信號輸出通道存在于同一平面而導致集成度較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頻率進行混頻或倍頻的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太赫茲波技術作為重要的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已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然而,無論太赫茲波應用于哪個方面以及哪個頻段,都離不開對太赫茲波的接收,對于最為常用的基于超外差體制的接收機來說,實現頻率下變頻作用的混頻器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部件。在固態太赫茲雷達和通信等系統中,由于低噪聲放大器實現較為困難,混頻器就成為了接收端的第一級,所以混頻器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接收機系統的性能。同時,由于同頻段高性能本振源實現難度大,所以采用分諧波混頻技術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
隨著系統性能要求的提升,對接收機的指標需求也不斷提高,為提高集成度或者成像分辨率,接收機的多通道集成是一個關鍵問題。由于當前太赫茲混頻器主流采用銅或鋁等金屬腔體材料,可以達到較好的通道間隔距離,所以目前仍以單通道獨立的形式來拼接多通道,但是由于金屬腔體機械加工要求的限制,很難將多通道間距做小來提高整體集成度。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一個目的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和缺陷的至少一個方面。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對頻率進行混頻或倍頻的裝置,包括:
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括盒體和蓋體,所述盒體和所述蓋體扣合在一起以限定一金屬腔體;
至少一個變頻單元,所述至少一個變頻單元包括:
微帶線,所述微帶線位于所述金屬腔體內;以及
通道結構,所述通道結構包括穿過所述金屬殼體并分別與所述微帶線耦合的射頻信號輸入通道、本振信號輸入通道和信號輸出通道,所述射頻信號輸入通道和所述本振信號輸入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垂直于所述微帶線所在的平面引入。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信號輸出通道平行于所述微帶線所在的平面引出。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變頻單元的所述射頻信號輸入通道和所述本振信號輸入通道均垂直于所述微帶線所在的平面引入。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變頻單元的所述射頻信號輸入通道和所述本振信號輸入通道的引入方向是相反的。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射頻信號輸入通道采用H面探針過渡結構,所述本振信號輸入通道采用H面探針過渡結構。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當所述變頻單元的數量為多個時,多個所述變頻單元被分成一組或兩組,每組所述變頻單元沿垂直于所述微帶線的長度方向的方向排成一排或兩排。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當每組所述變頻單元沿垂直于所述微帶線的長度方向的方向排成兩排時,所述兩排中的所述變頻單元在所述微帶線的長度方向上一一對齊或錯開。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當多個所述變頻單元被分成兩組時,兩組所述變頻單元分別設置在所述盒體和所述蓋體中,并呈鏡像對稱。
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每排所述通道結構的輸入信號通道互相平行且端口對齊,每排所述通道結構的輸入信號通道互相平行且端口對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252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