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芽孢桿菌、微生物菌劑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422048.0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881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蓓蕾;蔣細良;李梅;陳孝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 地址: | 100193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芽孢 桿菌 微生物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芽孢桿菌CGMCC No.19084和含有該芽孢桿菌的微生物菌劑,并提供該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通過向植物生長的土壤中施用如上所述的芽孢桿菌和如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劑,能夠有效地增加植物的抗病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芽孢桿菌、微生物菌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苜蓿根腐性病害是由土傳病原菌侵染導致的根腐、莖基腐病害。該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普遍發生在全世界各苜蓿栽培地區,尤其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和阿根廷等國家發生嚴重。據估計,每年全世界由該病害造成的產量損失在20%左右,嚴重發生的地塊甚至達到40%。我國自 1991年發現該病以來,先后在新疆、甘肅、青海等地有相關報道。因苜蓿利用年限較長,根腐病已成為苜蓿產量下降和植株衰敗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病因。
現有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多為化學藥劑防治,但是長期大量使用農藥會對環境、生物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急需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劑以解決現有苜蓿根腐性病害。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在于一種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劑以解決現有苜蓿根腐性病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芽孢桿菌,其特征在于:該芽孢桿菌為苜蓿內生菌,分類命名為芽孢桿菌(Bacillus sp.),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19084。
本公開還提供了上述芽孢桿菌在防治苜蓿根腐病上的應用。
本公開還提供了一種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芽孢桿菌活化培養、發酵得到微生物菌劑。
可選地,所述活化培養步驟包括:將芽孢桿菌CGMCC No.19084接種于活化培養基中,培養溫度為30℃-37℃,培養時間為48h。
可選地,所述發酵步驟包括:將培養后的芽孢桿菌以5%的接種比例接種至發酵培養基中,搖床震蕩培養,培養溫度為28-37℃,培養時間為24-72h。
可選地,所述活化培養基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營養肉湯培養基或 LB培養基;所述發酵培養基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營養肉湯培養基或LB 培養基。
可選地,該方法還包括將在所述發酵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后得到的物料與惰性固體載體和粘結劑混合;所述惰性固體載體包括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嶺土、凹凸棒土、蒙脫土、膨潤土、滑石粉、白碳黑和碳酸鈣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粘結劑包括麥芽糖和/或糊精。
本公開還提供了一種微生物菌劑。
可選地,每克所述微生物菌劑中,保藏編號為CGMCC No.19084的芽孢桿菌的活菌數為108-1011CFU。
可選地,所述微生物菌劑為粉劑或溶液劑。
本公開還提供了上述微生物菌劑在防治苜蓿根腐病上的應用。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公開提供的芽孢桿菌和微生物菌劑可以有效防治苜蓿根腐性病害,并且芽孢桿菌CGMCC No.19084源自苜蓿內生菌,能夠受到苜蓿植物組織的保護,比其他生防因子更易于發揮作用。
本公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生物材料保藏
本公開的芽孢桿菌是本公開的發明人從苜蓿根部中分離的純培養物,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19084,保藏日期為2019年12月5日,保藏單位為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分類命名為芽孢桿菌(Bacillus sp.)。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220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