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除塵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421938.X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97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董新濤;孫茂泉;鐘林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邁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5/02 | 分類號: | B08B5/02;B08B15/04;B08B13/00;H05F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洪銘福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塵 裝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除塵裝置,并公開了具有除塵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除塵裝置包括第一除塵組件、第二除塵組件、第一靜電消除模組、第二靜電消除模組;第一除塵組件與第二除塵組件相對設置,并在兩者之間形成薄膜通道;第一靜電消除模組設置于所述薄膜通道入口處;第二靜電消除模組設置于所述薄膜通道出口處。通過本發明提供的除塵裝置及控制方法,能夠消除薄膜表面的靜電,以有效清除薄膜表面的微粒。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薄膜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除塵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薄膜的制造與再加工過程中,薄膜表面會粘附微小顆粒,而為保證產品質量,一般需要對薄膜的表面進行除塵處理。
現有除塵處理中包括除靜電、吹塵、吸塵等多個步驟。然而現有的處理存在多個缺點,如:1、無法快速地調節吸塵真空負壓,且隨著過濾網表面微小顆粒逐漸堆積,導致除塵裝置中真空負壓變小、除塵效果變差,而現有的除塵裝置的吸塵風嘴一般單邊設置在吹塵風嘴側面,因此不能實現薄膜兩側正負壓平衡。2、一般僅在除塵組件薄膜入口端設置靜電消除器,不能防止薄膜被二次污染。上述缺點綜合造成現有的除塵裝置除塵效果欠佳,薄膜表面達不到高潔凈度要求,且除塵裝置的工作效率也不足夠高,無法滿足高生產率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除塵裝置,能夠消除薄膜表面的靜電,以有效清除薄膜表面的微粒,此外通過設置對應的第一除塵組件、第二除塵組件,以對薄膜兩面進行除塵處理。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除塵裝置的控制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的除塵裝置,包括:第一除塵組件、第二除塵組件、第一靜電消除模組、第二靜電消除模組;
第一除塵組件與第二除塵組件相對設置,并在兩者之間形成薄膜通道;
第一靜電消除模組設置于所述薄膜通道入口處;
第二靜電消除模組設置于所述薄膜通道出口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除塵裝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夠消除薄膜表面的靜電,以有效清除薄膜表面的微粒,此外通過設置對應的第一除塵組件、第二除塵組件,以對薄膜兩面進行除塵處理。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除塵組件包括第一吹風口、第一吸風口、第二吸風口,所述第一吸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吹風口一側,所述第二吹風口設置所述第一吹風口背離所述第一吸風口一側。通過設置并排第一吹風口、第一吸風口、第二吸風口,以對表面的微粒吹起后,并將微粒排放到預設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除塵組件包括第二吹風口、第三吸風口、第四吸風口,所述第三吸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二吹風口一側,所述第四吸風口設置所述第二吹風口背離所述第三吸風口一側。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還包括風箱裝置,用于提供循環風力;所述風箱裝置表面設有排風口、抽風口、儲風口。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還包括排風主管道、第一分接器、第一送風管道、第二送風管道;
所述排風主管道與所述第一分接器的輸入口連接,所述第一分接器的輸出口分別與第一送風管道、第二送風管道的輸入口連接;
所述第一送風管道的輸出口與所述第一除塵組件的輸入口連接;
所述第二送風管道的輸出口與所述第二除塵組件的輸入口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還包括抽風主管道、第二分接器、第一抽風管道、第二抽風管道、第三抽風管道、第四抽風管道;
所述抽風主管道與所述第二分接器的輸出口連接,所述第二分接器的輸入口分別與第一抽風管道、第二抽風管道、第三抽風管道、第四抽風管道的輸出口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邁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邁迪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2193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