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421500.1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76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丁紅梅;尹知訓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謝有林 |
| 地址: | 5114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經皮椎弓根 穿刺 擴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包括穿刺針管、針蕊、手柄,穿刺針管設有供針蕊穿過的通孔,穿刺針管的下端設置有底座,底座設有卡接槽;針蕊包括本體、卡接端、抵觸端,手柄設有安裝槽、配合槽,安裝槽與配合槽連通,安裝槽與配合槽的銜接處形成中部抵觸臺;本體穿過通孔,底座配合收容于安裝槽,卡接端收容于卡接槽,轉動針蕊使針蕊的端部伸出或縮回通孔。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先處于穿刺模式,透視監測下經正確骨進針點進入椎弓根后,針蕊后退回針管并旋轉90度,變為擴孔模式,直接旋入椎弓根達椎體后緣,必要時透視確認后可改穿刺組合進入椎體。簡化手術步驟、大幅減少放射損傷,適應胸腰椎微創固定手術發展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操作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公知的微創椎弓根置釘,都是先由經皮椎弓根穿刺針在透視監測下穿刺放導針。其穿刺針多由尖銳的針蕊和針管組成。穿刺過程中容易穿破椎弓根壁,造成穿刺失敗、損傷神經根硬膜囊、破壞椎弓根后置釘不穩。為成功穿刺,必須全程多次透視監測,造成放射損傷,并大幅延長操作時間。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其能解決穿刺易失誤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包括穿刺針管、針蕊、手柄,所述穿刺針管設有供針蕊穿過的通孔,所述穿刺針管的下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設有卡接槽;所述針蕊包括本體、卡接端、抵觸端,所述卡接端的上下分別固定有所述本體和所述抵觸端;所述手柄設有安裝槽、配合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配合槽連通,所述安裝槽與所述配合槽的銜接處形成中部抵觸臺;所述本體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底座配合收容于所述安裝槽,所述卡接端收容于所述卡接槽,轉動所述針蕊使所述針蕊的端部伸出或縮回所述通孔。
進一步地,當所述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處于穿刺模式時,所述針蕊前端伸出于所述通孔并形成尖銳前端;所述卡接端收容于所述卡接槽并位于手柄的安裝槽內。
進一步地,當所述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處于穿刺模式時,所述抵觸端與所述配合槽的底部形成間隙,所述卡接端抵觸于所述中部抵觸臺。
進一步地,所述手柄的上端設置有兩個上部抵觸臺,所述底座抵觸于所述上部抵觸臺。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在位于所述上部抵觸臺的上部形成橫向抵觸面,上所述底座在位于所述中部抵觸臺的上部形成豎向抵觸面。
進一步地,當所述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處于擴孔模式時,轉動所述針蕊使所述卡接端滑入所述配合槽,使所述抵觸端抵觸于所述配合槽的底部,所述本體的前端縮回所述通孔使所述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的前端由尖銳變平。
進一步地,所述穿刺針管的上部設置有錐形部,所述錐形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側部斜面。
進一步地,所述本體的頂部設置有頂部斜面。
進一步地,所述穿刺針管、針蕊、手柄的材質均為317-L醫用不銹鋼,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0mm。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卡接端的上下分別固定有所述本體和所述抵觸端;所述手柄設有安裝槽、配合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配合槽連通,所述安裝槽與所述配合槽的銜接處形成中部抵觸臺;所述本體穿過所述通孔,所述底座配合收容于所述安裝槽,所述卡接端收容于所述卡接槽,轉動所述針蕊使所述針蕊的端部伸出或縮回所述通孔。經皮椎弓根穿刺擴孔器先處于穿刺模式且在透視確認進入正確骨進針點后,針蕊后退回針管并旋轉90度,變為擴孔模式,直接旋入椎弓根達椎體后緣,必要時透視確認后可改穿刺組合進入椎體。簡化手術步驟、大幅減少放射損傷,適應胸腰椎微創固定微創手術發展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醫科大學,未經廣州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215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